塔城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少数民族自治县46新疆维吾尔 [复制链接]

1#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是*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地处塔城、克拉玛依、阿勒泰三地区中心,南部与玛纳斯县、沙湾县接壤,西南部以乌尔河为界与克拉玛依市相连,西与额敏县、托里县以白杨河为界,东邻阿勒泰地区,北与阿勒泰、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交界,边境线长公里?。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成立于年9月10日,辖2镇(和布克赛尔镇、和什托洛盖镇)、5乡(夏孜盖乡、铁布肯乌散乡、莫特格乡、查干库勒乡、巴音傲瓦乡)、4个牧场(那仁和布克牧场、巴嘎乌图布拉格牧场、布斯屯格牧场、伊克乌图布拉格牧场),1个团场(农十师团)。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拥有“江格尔”文化、草原文化、东归文化、准噶尔汗国文化、骆驼石高台文化、“和文化”、牧游文化、诚信文化等文化资源。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是历史上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落东归英雄的故乡;也是中国三大民族英雄史诗之一《江格尔》的故乡。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以《江格尔》内容流传年代最久、收集章节最多、民间传说遗迹众多、拥有著名江格尔奇(江格尔演唱艺人)最多,被中外江格尔学者和专家誉为:孕育和发展江格尔文化的源头和故乡。这里拥有首个《江格尔》文化村、《江格尔》文化口头研究田野基地和江格尔培训基地。 

骆驼石高台是*发现最古老的一处人类活动遗迹。千百年来,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各族群众孕育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蕴藏着蒙古族的江格尔演唱、那达慕大会、托布秀尔和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等群众文化基础和文化底蕴,流传着源远流长的草原文化和淳朴的民族风情。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非遗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格尔》

《蒙古族祝赞词》

《*蒙古族长调民歌》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蒙古族托布秀尔音乐》

《*蒙古族奶酒酿造技艺》

《蒙古族祭敖包》

《*蒙古族服饰制作技艺》

江格尔宫

江格尔宫位于和布克赛尔县城东部,是江格尔广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格尔宫将蒙古族的历史和民俗文化有机整合,打造出了一个充满史诗感的展览空间。被国际上誉为研究《江格尔》文化的中心和国际性的《江格尔》文化资料库。度八通道环影技术的运用,使人在观看影片时如身临其境一般,该项技术在自治区同类场馆中的运用尚属首例。

江格尔宫作为历史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以多角度展示了历史文物的丰富文化内涵,是国内外朋友了解江格尔文化历史的重要窗口。

《江格尔》

《江格尔》不仅歌颂了伟大的英雄形象,还全景式地展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图景,其中纪录的蒙古族在天文、地理、服饰、医学知识为后人提供了解蒙古族生活风貌机会的同时也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江格尔》作为一部史诗类鸿篇巨制,与其他史诗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着力刻画的江格尔可汗不仅带领部落与抵御外族侵略,而且与妖魔*怪作斗争。

江格尔就是正义与和平的化身,他用勇气和智慧扫除一切邪恶力量,构建了一个人人平等、幸福安康的和谐社会,使人民都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生活风貌。这其中崇高的精神内涵也是时至今日《江格尔》在蒙古族、在*、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继续流传的意义所在。

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和布克赛尔县的《江格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的加·朱乃、*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李日甫和*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夏日尼曼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蒙古长调

年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查干库勒乡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之乡,有着“蒙古长调之乡”的美称,它位于和布克赛尔县城以东18公里处,查干库勒乡的广大农牧民一代又一代传唱蒙古长调,现已有多名长调歌手,而且蒙古长调仍然在和布克赛尔县查干库勒乡的民间广泛流传,有许多优秀的民间长调歌手在各种社会活动场合进行演唱,游客在这里,就有机会听到这种民族音乐。

“萨吾尔登”

“萨吾尔登”是*蒙古族最主要的民间舞蹈,在各地蒙古族居区广为流传,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萨吾尔登既是*蒙古族民间舞曲的曲牌名称,同时又是民间舞蹈的统称。年莫特格乡被自治区命名为萨吾尔登艺术之乡。

萨吾尔登是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卫拉特蒙古的一种乐舞的名称。萨吾尔登乐曲中有许多专门描绘马的形象如走马、快马乃至跛马的曲调,舞者或独自表现信马漫步草原,或两人表现双马竞技。

托布秀尔

托布秀尔,是*蒙古族特有乐器之一,音色优美浑厚,便于携带,特别适合于游牧生活,因此深受牧民喜爱。托布秀尔是*卫拉特蒙古族独有的木质短颈拨弦乐器,素有“蒙乐活化石”之称,它的器身是以本地的鱼皮、羊皮制成,器头和器杆都是用特定的木头制作,而托布秀尔的弦,一般是用马尾巴和羊肠子特制的。这种乐器因造型美观而又制造简便,非常适合牧民放牧时携带。牧民们双手弹拨的是托布秀尔琴,唱出的却是人们更多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情感。

在铁布肯乌散乡,乐器托布秀尔是人们心中不可或缺的伙伴。铁布肯乌散乡境内有东西延绵的两座大山,分别为萨吾尔山、哈同山,像托布秀尔琴上的两条琴弦,铁布肯乌散乡中“铁布肯”是“托布秀尔”的“弦码”的意思,“乌散”即“水”的意思,地名因此而得。

铁布肯乌散乡作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托布秀尔之乡,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江格尔说唱、托布秀尔表演、阿肯弹唱是该乡各族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该乡演奏托布秀尔的能手,托布秀尔爱好者积极参与春节、那达幕大会、大小宴会、祭祀敖包等大型文化活动,展示托布秀尔演奏的风采。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常在松树沟下的查干库勒乡举办江格尔演唱会和蒙古式摔跤比赛。通过这些文化活动,既丰富了当地农牧民的业余生活,弘扬传统艺术,也为游客们了解当地文化提供了最直接的渠道。

江格尔弹唱

草原上的传来的“江格尔”说唱深受群众喜爱,演唱《江格尔》的民间艺人江格尔奇的不断加工、丰富,篇幅逐渐增多,内容逐渐丰富。

祝赞词

也称赞颂词,蒙古族民间文学形式,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祝赞词是中国北方蒙古游牧民族传统的民间文学形式,是一种有一定韵调、语言自然流畅、兴致所至一气呵成的自由诗。祝词、赞词,统称为“祝赞词”。

蒙古族服饰

作为一个古老的懂得用图案和色彩装饰自己生活的草原游牧民族,在几百年的历史文化变迁中,通过同*地区的各民族的文化交融,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程式化刺绣艺术。蒙古族服饰,纹样色彩鲜艳,体现了草原民族的豪爽与奔放。

蒙古包制作技艺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是用特制的木架做"哈那",用两至三层羊毛毡围裹而成,之后用马鬃或驼毛拧成的绳子捆绑而成,其顶部用"乌耐"作支架并盖有"布乐斯",以呈天幕状。其圆形尖顶开有天窗"陶脑",上面盖着四方块的羊毛毡"乌日何",可通风、采光,既便于搭建,又便于拆卸移动,适于轮牧走场居住,蒙古包独特的制作技艺,体现了蒙古族的审美观与高超的技能。

羊角、羊骨挂饰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那仁和布克牧场阿尔合拉特村33岁牧民那木如·巴图那生自幼对精美的手工艺品格外喜爱。捡来的骨头、木板、牛角、羊角经他巧手稍作雕琢,便成了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那木如·巴图那生的制作技艺全凭自己琢磨。雕刻机、磨光机、切割机等工具也都是自己花钱购置的。制作手工艺品的材料,由羊骨、木板,扩展到了铁丝、一次性筷子、纸板和铁制品等。制作的挂件、摆件可用来装饰,有些还具有实用价值。他做的蒙古包模型、羊角、羊骨挂饰,每年可以给他带来3万多元的收入。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民族节日

江格尔文化旅游节暨冬季那达慕大会

年2月16日,和布克赛尔县第十一届江格尔文化旅游节暨首届“三地三师”冬季那达慕大会开幕式在县体育广场举行,和布克赛尔县贯彻落实自治区、地区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叫响“油画塔城、文化净土、康养天堂”品牌,按照“全域旅游、突出特色、打造核心、生态自然”发展思路,充分挖掘全县人文历史、雪山草原、戈壁彩石、大漠银海等旅游资源禀赋,切实加强与克拉玛依市和阿勒泰地区在旅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建设向西向南连接塔额盆地和克拉玛依市,向东向北连接阿勒泰地区的知名旅游景区,加快推动区域融合发展。

“哈木特斯”草原文化旅游节

年7月9日,由和布克赛尔县和什托洛盖镇首届“哈木特斯”草原文化旅游节暨第29届那达慕大会系列活动在“哈木特斯”湿地草原如期举行。
  那达慕大会有赛马、摔跤、押加、打沙嘎(髀石)、评比最美蒙古包等传统比赛项目,又有话题抖音、湿地越跑、现场作画等现代热门比赛项目。


  为促进贫困户及农牧民增收,活动现场设置了“民俗购物区”,有各类手工艺品、奶制品、刺绣品、玉石奇石、各类风味美食等。划分了“民俗体验区”可以零距离体验骑马骑骆驼、喂羊羔牛犊亲子活动、身着传统民族服饰拥抱草原等体验活动。

“东归风情园”那达慕大会

年7月13日,和布克赛尔县巴嘎乌图布拉格牧场“东归风情园”彩旗飘扬、歌声荡漾,各族群众身着盛装欢聚在一起,共同祝福新中国成立70周年。草原风情、魅力无限,天赐福地和布克赛尔,东归风情园带你梦回草原,重温史诗般的东归文化。

蓝天白云下感受草原人民热情,洁白的哈达,醇香的奶酒,鲜美的羊肉,明丽欢快的萨吾尔登、激情的赛马、豪放的博克(摔跤)运动,还有那马头琴悠长的曲调,冬不拉奔涌的祝福,让您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阿依特斯文化节

阿依特斯是哈萨克族曲艺的典型代表,是一种竞技式的对唱表演形式,是哈萨克民族民间口述文学中内容最丰富、在群众中影响力最大的一个文学类型。每年夏天哈萨克牧民都要聚集在草原上举行盛大的阿依特斯文化节。

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和流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竞技项目和游艺、体育活动。那达慕大会,常在水草丰茂、畜群肥壮的盛夏或秋季举行。“那达慕”在蒙古语中有娱乐或游戏之意,内容有摔跤、赛马、射箭、舞蹈及物资交流等,后来又增添了不少新内容,如田径、球类比赛、文艺演出、图片展览、放映电影、交流生产经验等,成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盛会。

江格尔文化旅游节

年7月28日下午,第十届塔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江格尔文化旅游节暨第十八届那达慕大会活动现场,举行了一场极具特色的传统赛事蒙古族奶酒制作比赛。

奶酒,蒙古语称“萨林爱日克”,奶酒酿制工艺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传统赛事在蒙古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民族生活习俗上产生,并且世代相传,保留至现代。

来自铁布肯乌散乡、布斯屯格牧场、夏孜盖乡等10个乡镇场的参赛代表队踊跃报名参赛。奶酒在蒙古族人们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古以来,奶酒即被视为“圣洁之物”,每逢隆重的祭祀或盛大的节日,都要饮用奶酒。平日,客人来访入帐时,也必先将酿制奶酒的皮囊搅拌数下,既是表示友好的一种礼节,又是对奶酒酿制的成功表示良好的祝愿,并引伸到祝福主人家庭美满与事业成功。

蒙古族在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上,在演唱英雄史诗江格尔时,都要畅饮奶酒,婚礼仪式上,奶酒也是待客必备的佳酿。

奶酒的原料主要是牛奶和羊奶,由于牛奶多,而羊奶少,所以一般都用牛奶。牛奶挤下后,先倒入大铁锅里加温,奶中的脂肪遇热后都会漂浮在牛奶的表面,撇去的奶皮放入另一个盆里,那是做奶油的原料。

头次酿出的奶酒叫“艾尔克”,度数不高,普通只要十度左右,我们平常喝的奶酒就属于这一类。“艾尔克”回锅后二次提纯的奶酒称“阿尔兹克”,其度数较高;三酿的奶酒叫“霍尔孜”,四酿的奶酒叫“霍尔”,度数顺次提高,成为烈酒,平时不饮用,多为蒙医配药用。

莫特格乡的牧民乌力扎特正在专心酿酒,已经使用了50多年的酿酒工具“撮尔格”格外显眼,成为酿酒现场最有特色的风景。今年57岁的乌力扎特是莫特格乡有名的“酿酒师”,已经连续五年参加那达慕大会的酿酒大赛。“去年我的运气很好,拿到了第三名。”乌力扎特说,能得到这个名次,跟她使用的“撮尔格”有关。她说,“撮尔格”是酿制奶酒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她家的这个“撮尔格”已经有50多年了,是当时祖父酿酒传下来的,纯松木完整雕刻而成,“它散发出的独特香气,让酿出来的奶酒更好喝。

在第十八届那达慕大会现场,共有来自10个乡镇(场)的酿酒师参加比赛。最终,来自铁布肯乌散乡的满吉·嘎夏荣获第一名,第二名是来自布斯屯格牧场的巴特乔龙和夏孜盖乡的布音其其格,来自莫特格乡的乌力扎特一家依然是季*,取得了跟去年一样的名次。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特产和美食

马奶酒

马奶酒将马奶收贮于皮囊中,加以搅拌,数日后便乳脂分离,发酵成酒。马奶酒性温,有驱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

手抓肉

手抓肉是蒙古族日常生活中肉食的主要吃法。做法是将肥嫩的绵羊宰杀,去头去蹄,洗净,卸成若干块,放入水中清煮,待水滚肉熟即取出,置于大盘中上桌,大家手拿蒙古刀大块大块地削着吃。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此名。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旅游

和布克赛尔是一片美丽神奇的土地,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有着好客的传统,美好的前景,县域物产丰饶历史悠久,是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落东归英雄的故乡,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之一《江格尔》史诗的故乡。县域景观丰富,拥有*独一无二的天然热气泉、龙脊谷雅丹地貌、王爷府旧址、准噶尔古城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呈现出瑰丽多姿的旅游资源,被誉为“天赐和布克赛尔”。

王爷府

王爷府,是每一个到和布克赛尔县旅游的人都会去的景点之一,它位于和布克赛尔县东归广场内。据了解,它是由俄罗斯族、塔塔尔族建筑设计师和工程师修建而成的,共有3层12间房屋,曾经居住过三代蒙古亲王。

白杨河

和布克赛尔县有白杨河、和布克河2条主要河流,白杨河是县境内最大的一条河,为和布克赛尔县与额敏县、托里县的界河,发源于铁布克山南麓的那门额河,流经铁布肯乌散乡、那仁和布克牧场,由北向南注入克拉玛依市境内,最后流进艾里克湖,全长多公里。

和布克河

和布克河是县境内第二条大河,发源于哈同山北麓,流经铁布肯乌散、那仁和布克、莫特格、查干库勒、和什托洛盖、夏孜盖等6个乡镇场,尾端在夏孜盖南部的准噶尔盆地的戈壁沙漠中分散消失,长约公里。

敖包特庙

敖包特庙位于县城内,是自治县境内最大的喇嘛庙。第三次建于年,第四次建于年,三区革命和“文革”时期受到严重损坏,庙是3年在原址上重建的。

道尔本厄鲁特古城遗址

道尔本厄鲁特古城遗址位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县城以东5km处(距省道1公里)。道尔本厄鲁特古城遗址为方形,规模为X平方米,古城城墙为土墙,高5.2米,底宽8米,顶宽5米。看可分为墙皮和墙芯两部分,墙皮用上坯砌成,土坯长0.4米,宽0.25米,厚0.11米墙芯为夯筑,夯层0.15米,跨度4米。城墙土坯为灰黑色。

巴音云都尔敖包

巴音云都尔敖包位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县城以西,与县城直线距为41km。巴音云都尔敖包又名独山敖包,它得名于此地突兀耸立的孤独山峰-——巴音云都尔山,它四周为广阔的戈壁草原,除此之外再无他山,因此又名独山。

哈同山岩画

哈同山岩画位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县城西南,哈同山岩画大部分分布于哈同山山北坡前冰啧物中的花岗岩冰川漂砾上,共有几十处。岩画一般刻在漂砾的光滑断面上,断而面积因漂砾不同而大小不一,一般为0.5-2平方米。少数岩画分布于凝灰岩断面上。

江格尔特色小镇和布克赛尔县先后建成江格尔宫博物馆和江格尔广场,修建了江格尔十二勇士雕像、“江格尔”福碗、新建和修缮了“江格尔”敖包、“江格尔”民俗风情园等文化旅游设施,申请命名了我国首个“江格尔”文化村,设立了“《江格尔》史诗与口头传承田野基地”和“孟根布拉格江格尔奇跟踪观察田野基地”,创作完成、上映大型歌舞诗剧《英雄江格尔》,编制完成《和布克赛尔镇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总体规划》,先后成功举办和承办了“史诗研究国际峰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圆桌会议”“江格尔史诗国际研讨会”等各类学术研讨会10余次,已经打造出系统的“江格尔”文化品牌,为江格尔特色小镇建设奠定了文化基础。额木根村那仁和布克牧场高度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成立了牧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在挖掘、搜集、整理的基础上,那仁和布克牧场建立了江格尔文化和蒙古族长调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9月,那仁和布克牧场额木根村被自治区文联命名为“江格尔村”;年9月,江格尔村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一个位于祖国西北部的神奇宝地,一颗夺目阿尔泰山西麓的璀璨明珠。这里曾因威武雄壮的民族大迁徙闻名于世,这里也是威震中亚的游牧帝国准噶尔都城旧址;这里曾是草原丝路文化交融交汇的核心地带,这里也是整个西域、乃至欧亚大草原远古文明的发祥地。这里是*历史文化的源头起笔,这里是英雄史诗《江格尔》的故乡。

我们有责任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把它客观地阐释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并且尊重它。

E-mail: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