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维西塔城一棵葡萄藤系起致富同心结民族时 [复制链接]

1#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周羽

古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桃源美景,今有“出门称兄弟,彼此皆亲戚”的塔城风光。不久前,记者跟随“走进迪庆·融媒体民族团结进步行”的脚步,走进了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启别村。在启别村有两样东西让人记忆深刻,一个是冰葡萄酒的甜蜜滋味,另一个是各民族同胞携手致富的团结故事。

年启别村哈达组引进了一种名为“威代尔”的酿酒葡萄,酿造出甜蜜的冰葡萄酒,也铺就了当地各族同胞的致富路。十年前的哈达并不富裕,但是肥沃的土地、优越的自然条件也赐予当地村民吃穿不愁的生活。酿酒葡萄刚来到哈达时不仅没吸引当地村民的兴趣,反倒“收获”了不少质疑声。

在“能种吗?”“怎么种?”“种不好怎么算损失?”等声音中,纳西族村民段世忠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种得好种不好,种了才知道。”就这样段世忠和村里其他几名党员干部在年带头种下了3亩酿酒葡萄。

“年到了挂果期,葡萄长得非常好,香格里拉市很多藏民开办的酿酒企业愿意以4元一斤的价格收购我们的葡萄,为我们打开了销路。”段世忠介绍道。有了初步收益,段世忠等人开始动员其他村民种植酿酒葡萄。如今当地的纳西族、傈僳族等各族群众种植的酿酒葡萄加起来共有亩。

为了保证村民种植的葡萄有销路、有收益,段世忠又和另外几个种植冰葡萄有经验的人组建了哈达农庄公司,收购农户种植的葡萄同时给当地种植葡萄的各族群众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只要农户在种植葡萄中遇到了难题,无论是哪个村的村民,无论哪个民族,也无论多远,段世忠和公司的技术人员都会去到现场手把手指导教学。

“酿酒葡萄的市场价格要看葡萄的品质,葡萄的品质又要看种植户的管理技术,要让种植农户有收益就要先帮他们克服技术难关。教会了一户,邻居间也就能相互学习和指导了。塔城的葡萄越种越好,越种越出名,大家的收益也会越来越好。”段世忠说。

摩梭人和玉贵一家住在距哈达村七八公里的海泥村,看着哈达村村民靠种葡萄一亩能有七八千元的收入,和玉贵也开始思考自家土地的产业转型,将两亩地的玉米改种起了葡萄。葡萄种下去,但总不见葡萄藤长个,愁坏了和玉贵。听附近的傈僳族农户说,有什么问题可以打电话给哈达的公司。和玉贵拨通了哈达农庄的电话,农庄技术人员王进昆当天傍晚就开着车到了和玉贵家的葡萄地,对灌溉、除草等养护知识进行了耐心指导。不久,看着自家地里茁壮成长的葡萄藤,和玉贵对段世忠说:“你们是真行!”

小小的葡萄藤在启别村见证着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大团结。但在说纳西话、行藏家礼、唱傈僳歌,纳西小院、藏家神龛、傈僳风情并存的塔城镇再分民族反倒显得生分了不少,在当地村民生产生活中表现出的更多是不论民族,都是兄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