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纪念碑铭刻了一段守望相助的佳话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专家有哪些         http://m.39.net/pf/bdfyy/bdfzj/

年嫩江特大洪水,冲毁了有着年历史的达斡尔族老村——哈拉村。

仅仅一年后,在全国*协和当地*府的帮助下,一个崭新的达斡尔族村庄——哈拉新村诞生了。

图为以达斡尔族乐器四弦琴为造型的哈拉新村大门。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供图

二十多年来,在*的关怀下,哈拉达斡尔族村全面奔向了小康生活,逐渐从一个被特大洪水冲毁的贫困村,发展成为独具达斡尔族民俗文化特色的现代化新农村,被誉为“中国达斡尔族第一村”。

走进哈拉新村,迎面就是以达斡尔族乐器四弦琴为造型的大门。

图为哈拉新村的莫日根雕像。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村中广场达斡尔族莫日根的雕像后面,有一块建村纪念碑,记载着建村的历史、捐款人及捐款单位,那是一段至今还在村民口中相传、心中感念的民族团结、守望相助的佳话。

年8月,嫩江大洪水,老村长吴保胜回忆说:“我们村南侧一片汪洋,70多户的房子倒塌。”

年8月30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了梅里斯灾区,年9月23日,时任全国*协副主席杨汝岱视察了哈拉村临时安置点,年9月,黑龙江省委领导为哈拉新村选址。领导们把新村设在地势高的岗地上。

老村长吴保胜说:“选完址后第二天就上人开工了。*委书记告诉我,老吴啊,你们哈拉妥了,这个新村给你们哈拉村了。”

为了筹建哈拉新村,许多人及单位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图为镌刻在莫日根雕像底座下的捐款人员及单位名单。徐辉冠/摄

全国*协为筹建哈拉新村筹集捐款0万元。

新村于年7月全部竣工,新建的美丽家园让村民们激动不已:四个区域里一排排整齐的别墅式村居,户户水泥路,家家自来水,村内基础设施规划齐全,民族小学、饭店、商店和区敬老院井然有序。各区域风格统一而又自成格局,小院保留了达斡尔族的民俗习惯,建筑则彰显现代的新农村气息。

年7月16日入住那天,全国*协给了村子一把金色的大钥匙。

村支部书记多雪英说:“全国*协把这个房子交给我们的时候,就给我们这把金灿灿的钥匙。这把钥匙是沉甸甸的,在我们心里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感情。这把钥匙打开千家万户的门。我们的感觉就是一种感恩,这是中国共产*对我们达斡尔族同胞的呵护,我们无限感激。”

哈拉新村从此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折,达斡尔族村民开始走向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

图为哈拉新村全貌的航拍图。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供图

哈拉新村是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雅尔塞镇的一个村。

从地图上看,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酷似包在齐齐哈尔众多区县中的一个石榴籽。而达斡尔族的历史,更形象说明了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

达斡尔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鄂温克族自治旗一带,少数居住在*塔城、辽宁省等地。

图为在哈拉新村草原上采摘库木勒的达斡尔族村民。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供图

达斡尔族能征善战,能歌善舞。历史上,达斡尔族北抗沙俄、南迁嫩江、放排渔猎、歌舞竞技,为了抵御外族而赴*驻防戍边。多少年来,达斡尔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用勤劳、智慧、汗水,扶起“嫩江第一犁”,成为齐齐哈尔筑城者、嫩江流域开拓者、祖国北疆守护者、民族团结实践者。

哈拉新村所在的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达斡尔语意为“有冰的地方”,地处嫩江中游右岸,与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隔江相望。年建区,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为全国唯一的市辖达斡尔族区。面积平方公里,有耕地万亩、草原12.17万亩、林地32.92万亩,境内嫩江、阿伦河、音河、二沟河河道纵横,辖1乡5镇、1个街道办事处。全区总人口16.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3.46万人、达斡尔族人口1.2万人,是以达斡尔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区。

哈拉,达斡尔语意为“冰道”。哈拉达斡尔族村位于梅里斯区雅尔塞镇东南部,东临嫩江,距齐齐哈尔市区20公里,村民70%为达斡尔族。

图为梅里斯区城区航拍图。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供图

二十多年来,梅里斯区正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的民族*策扶持下,哈拉新村人以积极进取的姿态,摆脱贫困,圆了自己的小康梦想。

大水后的哈拉新村全村只有亩耕地,人均2.5亩。由于受灾严重、地少人多、达斡尔族语言沟通障碍、思想相对保守、收入渠道单一、致富缺少门路等原因,村民们的生活依然十分困苦。年,哈拉新村村民人均收入仅为元,低于全区水平。年哈拉新村经省扶贫办批准确认为贫困村,贫困人口为户人,贫困发生率24.43%。

*的十八大以来,哈拉新村通过准确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选准了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这条精准脱贫路,全体村民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驶入了致富的快车道。

梅里斯区委、区*府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围绕打造鹤城“最佳旅居目的地”的目标,依托哈拉新村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将哈拉新村列为全区重点打造的旅游名片品牌,先后建成了游客接待中心、民居民宿、栈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等。

图为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库木勒节。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供图

从年开始,梅里斯区连续在哈拉新村草原上举办达斡尔族盛大的民间节日“库木勒”节,组织开展相亲大会、发展论坛等群众集会型活动,多次组织文化学者、专家深入哈拉新村开展达斡尔民族文化研究挖掘保护工作,经过多年发展,哈拉新村成功吸引市区周边游客,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功能完备、一体发展的旅游新格局,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年,该村实现贫困村出列,村容村貌成为全区样板村。年经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工作,哈拉村贫困人口为6户9人,其中未脱贫为5户7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57%。年底,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为0,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元,其中人均旅游增收元,甩掉了贫穷的“帽子”,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梅里斯区扶贫办副主任田凯说:“国家非常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