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塔城的博大与细微之美读美在塔城有 [复制链接]

1#
塔城的博大与细微之美--读《美在塔城》有感文

李佩红

作为一位读了一辈子的书,爱了一辈子的书的人,没有比收到远方寄来的书更心悦的事了。

立春在即,万物悄然萌动,室外仍是皑皑白雪世界,晨起坐在窗下花间,想象远方的那个人躬身将书包裹好、填写地址,两个相隔千里的人抚摸着同一本书,在此时、在彼时,友情之水漫漶于心。静静打开书,由文字陪伴着眼睛去陌生或熟悉的地方旅行,这平凡中潜流的浪漫怎不叫人留恋,何况,一次收到两本书。

“文化润疆”提出不久,*西北部的塔城地区文联率先出版了《美在塔城》《爱在塔城》两本文化书籍。不得不佩服塔城人对文化脉络的准确把握和前瞻性。

《美在塔城》在有限的文字里,集塔城地区的历史、人文、地理、风情、民族、文学、旅游、节日、摄影等多种元素,烹饪出文化盛宴。评论一本满汉全席式的文化盛宴,像一只蚂蚁饕餮大象,除了消化不良,任何语言都显得多余、苍白和无力。只需要翻来书欣赏,必收获满满。

《美在塔城》大十六开本设计,彩色仿古纸印刷,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厚重、沉稳、大气。封面图片以暗红色加蓝黑线条虚化背景,穿透万象混和的统一基底,分离两个世界的界线,营造出如梦似幻的意境。左下角斜出一丛淡紫色丁香花,花瓣清晰明丽、一明一暗,一实一虚的强烈对抗,表达着斑斓的宁静和丰饶的空朦。配上塔城标志性建筑,红楼浅浅的素描,把现实的喧嚣、嘈杂、是是非非阻隔在尘世之外,心中唯留静谧和花香。

《美在塔城》摈弃了风物志的传统写法,有塔城市、额敏县、乌苏市、沙湾县、托里县、裕民县、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为章节,在极短的篇幅内,突出各县、市主要特色和风情,诗歌、散文、图片,穿插其中,图文并茂、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塔城手风琴艺术节、额敏冰雪文化旅游节、乌苏啤酒节、沙湾大盘美食文化旅游节、托里阿肯阿依特斯文化旅游节、裕民山花节、和布克赛尔江格尔文化旅游节,一场接一场的节日,浓缩了塔城的精华,宛若一盏盏灯,照亮了人间烟火的平常日子,赞美之词在身体里汹涌。这些节日虽然我一次也没有参加过,但作为*人,谁没去过美丽的草原,谁没听过阿肯弹唱,谁没有喝过夺命大乌苏,谁没有吃过大盘鸡,美景养眼、美声悦耳、美食诱人。然而。美食美景和音乐从来都不简单,它一层层显影出塔城一种气度,一种胸怀,和开放自由、慈悲喜舍的天地仁心。

《美在塔城》处处彰显着博大而细微之美。

塔城地区几乎囊括*准噶尔盆地以西的大部分土地,我的出生地克拉玛依就躺在这10.5万平方公里、东西横距约公里,南北约公里的宽大摇篮中。我从小到大没离开过塔城温暖的怀抱。塔城地区下辖塔城市、额敏、裕民、托里、沙湾、乌苏、和布克赛尔五县两市,每个县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貌气韵。我数了一下书的目录,塔城地区人文景观多达百余处。奥布森自然湿地,塔尔巴哈台山、红楼博物馆、手风琴博物馆、巴依木扎风、野果林、古尔图胡杨林、乌拉斯台草原、千泉湖、安吉海大峡谷、玫瑰谷、苏拉夏情人谷、老风口风景区、阿克乔克草原、龙脊骨、哈尔嘎图森林公园等等等等,被塔城人民一以贯之的热爱保护着,这里的丘陵,草原,高山,峡谷,森林,草甸,湖泊,乃至沙漠,每一处皆如处子般纯洁、干净、简单、质朴,始终保有“西部净土”的美誉。行走塔城,走在自然的山水画卷间,放下世俗烦恼,远离喧嚣,避开冰冷的水泥城,品味一棵树、一块石、一朵花,一株草的细微之内,追求的生命大自在、大超脱。

十岁那年夏天,我随父亲穿过后山去额敏,父亲告诉我额敏归属塔城。额敏的天空干净、清澈、晴朗、明亮,没有一丝杂质,我埋没在很深的绿草丛中因不辨别方向而大哭,父亲的手仿佛从天空中伸下来,拉着我,我的心立刻安静下来。那时,我才知道,塔城很近,只隔克拉玛依隔着一重山,那里风月无边。工作后第一个想去的地方就是塔城。可惜,几十年后,我也只窥探了塔城的一角,塔城广大的地区仍未抵达。

《美在塔城》是多元文化的聚集地。这里“川流纵横、湖泊星布、牧草丰美、阡陌相连,融塞外粗犷和江南灵秀于一体,民风淳朴、社会和谐,多民族的风俗、服饰、饮食等文化交融在一起,形成了塔城独有的多元民俗风情,被称为“*民俗风情的博物馆。”汉、哈萨克、维吾尔、蒙古、回、达斡尔、俄罗斯、锡伯族、克尔克孜、塔塔尔、乌兹别克等29个民族,在这片大地上合和与共,共生共荣、生死相依。他们是在万花筒中跳舞的彩色豆子里,多角度折射出塔城的多彩的生活和丰富的美。大山、大水、大美人心,也是*博大胸怀的映照。

《美在塔城》是一本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书。塔城地区的地图形似一把铁锤,嵌入祖国边疆的西北边疆,具有神圣不可动摇的力量。书中一曲《小白杨》,再次把我带到塔城裕民县巴尔鲁克山的小白杨哨所,“一队战士,一棵远行的树,让边防哨所更牢固,守卫更有力量。”我国著名的哈萨克爱国民主人士巴什·乔拉克·巴平,农垦戍边的女烈士孙龙珍。黑龙江流域奉命西征,长达一年半的艰苦跋涉,不远万里西迁*戍边的达斡尔族官兵家属,守边防两百多年从未退缩,还有东归英雄,奋起反抗沙俄的压迫,朝着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踏上万里东归路,他们构成了塔城的精神群像和灵*高度。塔城人民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气节,在祖国的版图上猎猎高扬,荡气回肠、鼓舞人心。

通过《美在塔城》一书,轻而易举地在塔城的历史与现实之间穿梭往来,岩画、石人、古道、古城……沿着残存的遗迹,折身返回先民的维度,呼吸着先人的呼吸,感受着先人的感受,体会着先人的体会,使得塔城人有一种通天彻地的能力。该书并未浸腻在历史的漩涡中打转,既不博古厚今,也不博今厚古,而是用历史的纵深观照现实,给塔城的未来以正大光明的指向。

《美在塔城》的美还在于一帧帧精美的插图、一首首诗歌、一篇篇散文,犹如金碗银碗和玉碗献给读者的美酒,伴随着真诚、热情、悠长的歌声,喝了又喝,直至微醺,直至大醉。

酒醒,书在枕边,人仍在花前。

最后,请允许我说点题外话。

我出生在克拉玛依并在此生活了三十年,之后调去南疆库尔勒。我童年的记忆里,塔城是遥远的寒冷和凛冽,带着冬季羊群死亡恐怖气息。我知道克拉玛依通向塔城有两条路,国道克拉玛依至乌鲁木齐的路上一处叫72的地方,斜出一个钉子岔路,有人叫塔岔口。如果车从乌鲁木齐方向来向左拐入塔岔口,从克拉玛依出发则向右拐入,不管哪个方向拐进去,终点一定是塔城,过了塔城就是哈萨克斯坦国了。这条路我至今没有走过,据说从前非常难走。另一条路是便道,从克拉玛依背后穿山而过,车沿着洪水冲沟蜿蜒曲折,遇大雪封山,无法行走,夏季遇到洪水、车毁人亡,离奇古怪的事常常发生。这条危险的甬道去塔城比走72近得多,为此,大胆的司机宁可冒险。车道也是风暴走的道,对大多数的克拉玛依人来说,后山老风口是大风的发源地,上帝之手在塔城拉动鼓风机,大风一场接一场,猛烈而无情的扫荡无遮无拦的克拉玛依戈壁,掀翻了房顶,刮歪了树,吹老了人。那时候的塔城在我稚嫩的心里是恐怖的发源地,是一个让生活难上加难的痛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塔城朝着我记忆的反方向飞奔而去。今日若来塔城,再不会受颠簸之苦,每一条宽广的高速路,都能把你引向塔城,只要时间足够,可以尽情的领略塔城的绚烂、博大、丰饶和细微之美,油然心生敬意。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来吧、看吧,朋友们,让我们的身体和灵*一道在塔城大地上御风起舞。

李佩红

编辑

张秋梅

审核

杨*

“辛丑之春、乐在塔城”楹联书法网络展

塔城地区文联召开新书发布暨文学作品创作座谈会

塔城地区文联召开音乐精品创作座谈会

热爱生活的人终将被生活热爱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2#
人参红参沙参*参西洋参高丽参怎 http://www.dangguia.com/dgjb/6739.html

简报

(第7期)

医院年9月24日

七户地村:“魅力”文明富裕幸福村

——医院驻九间楼乡七户地村工作队

放眼远眺,乌苏市九间楼乡七户地村,宽敞的柏油路,平坦的人行道,整洁的农家小院,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几万亩棉花丰收在望……眼前这些喜医院驻村工作队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

工作队与村“两委”以“村队美”“经济强”“民风淳”“生活好”为重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创建和谐幸福家园,让七户地村旧貌换新颜,文明风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大刀阔斧筑佳境

“真没想到,我们之前破旧的院子在改造以后可以变的这么漂亮,咱这小院跟城里的别墅也不相上下,住在这样的院子里心里的优越感满满的。”村民万巧云高兴地说。

工作队借助年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攻坚年的契机,决心根治村里树少、环境乱是七户地村的两大短板。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在全村开展以“家家户户齐参与,干干净净迎小康”为主题的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建立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做到全民参与、集中整治,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取得了明显成效。半年组织群众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余场次,参加群众余人次,坚持实施了每天早晨2小时的卫生清理行动,清理村主干道、巷道、房前屋后柴草、杂草、生活垃圾多吨,美丽庭院建设成效初显。

“要想富先种树”七户地村盐碱地比较多,连续多年种植树木但成活率都很低。工作队与村“两委”下定决心因地制宜、因地施策,要提高成活率。“沙枣树耐旱,大叶榆喜水,青皮杨耐盐碱,所以盐碱大又缺水的地方不适合种大叶榆……”工作队和村两委反复推敲,最终确定了植树造林方案。3月,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带领下,村里发动*员、干部、群众在田间地头、村队巷道共植树余棵,全部铺设了配套滴灌系统,树木成活率达到90%以上。

村民刘*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呵护好小树苗,让村子里绿树成荫。”

村歌社舞聚人心

今年以来,工作队和村“两委”广泛开展“乡村文化”活动,鼓励群众参与丰富多彩的娱乐健身活动,起到了很好的凝聚作用。

工作队组织“累积吧!冠*”活动,既有适合中老年人群的跳绳、踢毽子、扳手腕等传统比赛,也有年轻人喜欢的气球吹杯子、面粉接力赛、夹豆子接力赛、团队互助接力赛等活动,极大的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丰富了群众的娱乐生活。

目前,舞蹈队已经从刚开始的5、6个人发展到45人。她们从现代舞跳到从传统的民族舞到时尚的广场舞,优美的舞姿和欢乐的氛围引来许多村民驻足欣赏,这支平均年龄近50岁的乡村舞蹈队,用欢声笑语在乡村的广袤田野里展现别样的风情,舞出了农村新的生活。“我们成立舞蹈队以后,每天过的很充实、快乐,越来越多的姐妹们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了,我们要把活力和快乐传递下去!”村里“七彩阳光”舞蹈队领队胡彩年如是说。

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不仅陶冶了农村群众的情操,而且对塑造健全人格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通过对传统文艺形式的创新改进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传达给广大村民,进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

返乡创业的大学孙宪伟说:“平时同村村民很少交流,通过文化活动,促进了交流、加深了理解、凝聚了人心,干什么事大家都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雪中送炭促和谐

七户地村是个农业村,以种植棉花为主,现有耕地亩,其中集体土地亩。对于这样一个种植大村,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老百姓乱了阵脚。

“马上就开春了,我家的棉种、地膜都还没有预定,让我们怎么能在家待得住?”村民周琦着急地跟入户走访的工作队长张发雄说。工作队和村*支部牵头成立了杨峰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并通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