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谐晤君归山野自珍重,身比南风育青苗访 [复制链接]

1#
南昌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1.html
心怀天下,志比鸿鹄,从人大校园中来,往异乡课堂处去,是他们的选择,也是他们的使命。名器初淬成,宝珠方造就,还需经风雨打磨,历春秋更迭,方能一展锋芒、尘尽光生。白驹过隙,甘苦留心,我们与三位同学对话,共同走近他们的支教记忆。

朗朗书声常牵绊,芸芸学子入我心。每一声稚嫩的问候,每一次绽放的笑颜,都是支教岁月里无法忘怀的美好瞬间。我院21届硕士毕业生梅可同学和李思怡同学曾于年8月至年7月在有“万里长江第一县”之称的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于江安中学支教。杜盈初同学则前往位于祖国西北边陲、众多少数民族杂居的*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于塔城市第四中学任教。白驹过隙,甘苦留心,我们与三位支教归来的同学对话,共同走近他们的支教记忆。

Q:有人仰望星空,有人脚踏实地。支教无疑是“做惊天动地事,当隐姓埋名人”的一种诠释方式。是什么推动你做出了这样的一次尝试?这和你所坚持的价值观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梅可:我选择去支教主要的推动力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出于想留在人大继续学习的愿望,二是出于想去尝试了解更广阔的中国大地的想法。在团中央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与全方位保障下,我们能够有机会去毫无顾虑地深入此前从未谋面之处,去做一些虽然微小但能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这种机会实在是十分难得的。中国的土地广袤,绵延千里,身体力行地去多看、多听,了解不同的人的生活环境,对完善我的思想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Q:从一名大学生成为支教老师,角色身份的转变很大,请问你是如何调整心态,顺利从大学生活过渡到支教生活的呢?你为此做了哪些准备呢?

梅可:其实这个角色的转变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虽然名义上是老师,但我比我的学生们也大不了几岁乃至几个月。所以首先要明晰自己的定位:在课堂上是带着学生们开拓视野、学习知识的老师,在生活里则是参与他们的生活、为他们做好心理疏导的大哥。其次,我们不需要做到极精于师道,但至少得做到不误人子弟。虽然高中的知识还记得比较清晰,但在大学这几年里,高考形势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所以边教边了解近几年高考的动态是该做的准备之一。最后,适应支教生活很重要的一点是适应当地的气候、风俗、语言以及饮食习惯,并融入进去。

梅可,年寒假于四川江安中学,

在一节语文课上给学生讲诗词鉴赏

Q: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学生们的文史、理工基础可能都相对薄弱,你在扩大孩子们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上有什么经验和方法吗?

李思怡:以我任教的*治学科为例,经过支教初期的摸索,我发现视听素材更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一般会在课前播放与时事热点或教材章节内容有关的音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于热点问题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