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腹心地,是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县,也是中国傈僳族文化的发祥地,素有“横断山中的绿宝石”、“三江并流的腹心地”、“国宝滇金丝猴的乐园”、“中国兰花之乡”、“中国云药之乡”、“中国冰酒城”等美誉。全县国土总面积.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4公顷,占国土面积的84.8%,森林总蓄积量.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8.55%,林木绿化率达81%。
“十三五”以来,维西县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理念,严格落实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要求部署,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的*治、经济、民生和社会问题,坚持把维西的山山水水作为推动全县发展最宝贵的资源、最明显的优势、最靓丽的名片,坚持以正确的生态历史观、生态民生观、生态*绩观,着力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并在年和年先后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省级园林县城的基础上,聚万众之心,举全县之力,加快推进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步伐,为努力建设生态维西,奋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山水维西·幸福家园”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过去的五年,县委、县*府坚持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工作强度、惠民广度,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有力、制度更加完善、成效更加凸显,“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共识,已经铭刻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内心深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傈乡大地得到更加生动地探索和实践;一道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亮丽风景、一幅幅“山水维西·幸福家园”的美好画卷、一张张享受着绿色福祉的幸福笑脸,更加坚定了全县上下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人民幸福的高质量发展路子的信心和决心。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县森林覆盖率由年的74.8%提高到目前的78.55%;省级生态乡镇创建实现全覆盖,创建省级绿色学校1个,州级生态村74个,完成10个美丽宜居型示范村建设;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98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53.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结果年为“一般变好”,年和年为“轻微变好”,生态转支付资金由年的万元增加到年的2.87亿元,年被列为国家级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
坚持高位推进,描绘生态蓝图
调整充实维西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严格落实“**同责、一岗双责”,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作为干部任职或提拔考察的重要内容,严肃执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层层签订生态文明建设责任书,坚持定量考核并严格实行生态环保“一票否决”,积极开展人大和*协视察、调研及监督检查,共同构建了*委*府主导、人大*协监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责任体系。科学编制完成《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规划(-)年》和10个乡镇《环境保护规划》,以及《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维西县实施方案(—年)》《维西县生态环境空间管控规划(-年)》《维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维西县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基本建立了空间化、信息化、系统化、精细化的管控体系,为全方位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高质量的规划保障。同时,坚持严格执行环境执法,以环境监管网格化、双随机、专项检查、联合检查、州内县市交叉执法、督察等方式,共出动检查人员人次,下达检查纪录份,立案査处25件,共处罚金额98.万元,查封违法企业3家,移送公安机关1件,通过网站向社会公开25件。加强举报受理工作,认真办理来信来访来电,及时查处各类环境投诉,受理各类环境信访件66件,处理办结66件,处理率%,办结率%。累计批复备案各类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份,并做好了建设项目跟踪管理,以环境监督执法的高压态势,守护了维西的绿水青山,进一步助推了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多措并举,写实生态底色
“十三五”期间,我们统筹抓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认真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积极开展“绿盾”专项行动,启动长江流域(腊普河)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澜沧江支流永春河流域生态廊道建设工程,不断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推进生态修复项目,全县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水、气、声污染防治均达到相应功能区划要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澜沧江国控断面、金沙江省控断面、县域内永春等主要河流水质、县城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主要污染物削减目标全面完成,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五年来,我们稳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通过开展强化“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机动车尾气检测提标升级、推进露天矿山综合整治、挥发性有机物(VOCs)专项整治,严肃开展县城涉气污染的喷漆、汽修等督促检查、开展加油站执法监督,完成27家“散乱污”升级改造类企业整改,淘汰*标车辆,淘汰维西华茂水泥生产线,维西县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主要大气污染物进一步减少,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明显。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PM2.5平均浓度保持在7微克/立方米。我们坚持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深入贯彻落实“水十条”,强化金沙江、澜沧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和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组织金沙江入河排污口排查,建设完成澜沧江中路乡中路村水质自动监测站和金沙江腊普河塔城水质自动监测站,并做好监测断面日常监管工作,完成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划调整和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完成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9个环境问题整治,完成16家加油站双层油罐及油气回收系统改造工作,督促13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完成医疗废水处置系统的建设并投入使用。我们始终积极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完成以农用地、土壤环境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主的土壤状况详查工作。强化重金属污染防治,启动实施二道河重金属废渣风险管控项目、港浪布、羊槽选矿厂废弃矿山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环境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治理项目,开展“清废行动”,全县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可靠。
坚持因地制宜,谋好生态效益
“十三五”期间,我们结合全省持续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战略,坚持产业发展与龙头企业相结合,优质资源与优势企业相匹配,用心用情用维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禀赋,打造更加优质的生态产品、文化产品、健康产品、旅游产品,真正让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造福子孙后代。过去的五年,我们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全力支持伟宏、兰草、腊普茸、碧罗雪山、哈达农庄等龙头企业,积极引进藏猪养殖和蔬菜、糯山药、食用菌等农业产业化项目,中药材、冰葡萄、藏红花等为主的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维西核桃油、青刺果油、橄榄油、苦荞、甜荞及藏红花、云木香、秦艽、桔梗、云当归等中药材获得有机认证;维西乌骨羊、维西重楼、维西当归、维西天麻、维西糯山药、攀天阁黑谷米等登记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维西百花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云当归和央柯藏红花获荣获全省“十大名药”称号,木香成为全省首批定制药园品种,维西县康邦美味绿色资源开发公司获得云南省20佳创新企业称号;全县建成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6个,共有“三品一标”农产品58个。我们着力推进生态旅游,坚决贯彻落实州委、州*府打造“香格里拉”和“三江并流”旅游品牌,“做特维西、做畅环线”决策部署,坚持一切围绕旅游、一切服务旅游,以把塔城建设成为迪庆乡村旅游先行示范区为目标,突出民族风情浓郁、自然风光独特、旅游体验丰富、产品有机生态、设施配套完善、服务品质优良,坚定不移地以新理念和高标准推进乡村旅游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共有五星民宿3家,精品酒店1家,成功申报云南省旅游扶贫示范村3个、国家级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旅游名村6个、旅游名镇2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3个。“十三五”期间,维西县游客人数从.55万人次增长到.68万人次。经济与生态协调共赢的绿色发展格局逐步形成,绿色发展底色日益亮丽,生态自然之美充分彰显。我们全力实施生态扶贫,坚持用好、用足国家生态扶贫*策,切实将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努力推进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实现互促共赢。通过认真落实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积极推进生态护林员聘用、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等工作,不断促进群众实现持续增收。自年以来,全县共计实施生态效益补偿面积.73万亩,累计补偿资金2.52万元,年均补偿面积46.万亩,辐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成为了全县惠民最广的生态工程和民生工程。自年以来,全县共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10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2.2万亩;实施国家森林抚育补贴项目14万亩,造林补贴项目2万亩,低效林改造项目4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建设项目16.亩;并积极促使退耕还林项目辐射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退耕还林面积7.8万亩,补助资金万元,实现年人均增收元。同时,全县共有60余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建立了11个义务植树样板点,全民义务植树达.万株,进一步改善了生态环境,筑牢了生态屏障。截止目前,全县共聘用生态护林员人,年人均补助资金00余元。
坚持持续发力,巩固生态成果
“十三五”期间,我们顺利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完成了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积极推进维西县第一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改扩建项目建设,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6%,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7.2%。对念萨街、幸福路、东大街、滨河路等18条市*道路进行绿化提升改造,改造道路绿化面积.5㎡;对老城区部分原有单位进行拆除改造,建设成为街头小公园,改建面积共计.48㎡。积极推进了县城内宝山公园、城市入口区域景观建设、民族团结广场建设三大公园建设,努力推进全县生态环境保持了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当前,我们正在持续推进“四美”创建、继续紧扣激、拆、围、清、建、引、业、治“八字”要求,努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认真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和国家卫生县城创建等各项工作,各类城市乱象得到整治,公路沿线、集镇周边、学校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环境卫生不断改善,群众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村庄房前屋后和公共区域脏乱差现象逐步改观,生态宜居水平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得到了持续巩固。
坚持着眼长远,建设生态维西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五年来,维西的绿色底色愈发鲜亮,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宜居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始终牢记生态环境保护既是守土之责、也是发展所需、更是民心所向,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不断深化州委关于全州生态保护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化期重要判断的认识,毫不动摇地把生态保护作为必须坚持的第一原则,突出抓好稳定、发展、生态、边疆稳固“四件大事”,严格按照县委提出的建设“生态维西、文化维西、健康维西、和谐维西、幸福维西”奋斗目标,努力把良好的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始终以对维西长远发展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定不移推动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坚决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守护好宁静美丽的傈乡大地,让维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清新、美景永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