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赋格城记利物浦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复制链接]

1#
这两天有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那就是英国西北部的名城利物浦的滨海商城(LiverpoolMaritimeMercantileCity)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褫夺了世界遗产地位。在这我先得说清楚:英国人从来没像国内一个媒体起哄的那样怀疑这是中国人干的。利物浦“失遗”的问题已经酝酿了近十年,争论的焦点也仅仅在于滨海地区能不能建造现代化的建筑。比如现代风格的城市博物馆和埃弗顿俱乐部的体育场。利物浦的市长乔安娜?安德森便颇有微词:一个世界遗产难道就不能开发了么?不过绝大多数的利物浦人不是太在意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本土化的城市,利物浦人也不是太清楚世界遗产是什么。这个城市的人终日生活在作为一个另类英国城市的荣耀当中,披头士和DanielCraig都是利物浦的儿子,更不用说那些成群结队的足球运动员了。

建造中的埃弗顿球场

到底一个足球场和购物中心有没有毁坏滨海商城的风貌,我可得先吊一吊书袋。同济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张松教授把历史文化遗产分为:建筑遗产、城市遗产和景观遗产三种。中国的长城无疑就是建筑遗产,同样濒危的大堡礁就属于景观遗产。而利物浦这样的,只能算是城市遗产。意大利建筑师古斯塔沃?乔瓦诺尼(GustavoGiovannoni)提出了城市遗产中的“次要建筑”概念,意思是说要把非地标性的建筑纳入到整体的保护策略当中。城市遗产的价值在于传承“历史环境”,也就是一以贯之的人文风貌。建筑师王澍改造杭州中山路,特别强调要把原住民请回去而不仅仅是用古代的建筑做现代的商业用途。根据年通过的《乡土建成遗产宪章》(CharteronBuiltVernacularHeritage),张松提出了“建成遗产”的保护不仅要讲究“原真性”——原模原样复原古籍本身,还要讲究“完整性”。所谓的乡土,vernacular这个词的意思是原始的语言与生活方式,在工商业全球化的包围当中,这种乡土性谈何容易。

云南腾冲和顺古镇

既不乡土也不完整的丽江

然而如果你聚焦于“完整性”,似乎又可以稍微缓解一下对于乡土执念产生的焦虑。城市是一个有机的市井工商业生态,他当然可以再造可以生长。所谓利物浦需要呈现“历史之美“似乎有点牵强和矫情。但如果用完整性来衡量利物浦,我还真觉得他超越了我们引以为傲的丽江和平遥这些古城。你可以流连于丽江那些古籍,但你却无法找回那个地方曾经的故事。到底谁生活在那里,那座城市除了买票收费还有什么公用,这些问题已经无法回答。然而利物浦却是英国乃至世界一个奇特的存在。早期这个地方成为大西洋航运中心而产生的人文生态,几乎全部有当代的答案。去过利物浦的人都知道那里有一种极其难懂的口音(大家可以自行搜索杰拉德鲁尼等人的访谈),那实际上是北爱尔兰口音在英格兰生根发芽的结果。利物浦的历史离不开爱尔兰人,75%的利物浦居民有着爱尔兰人的血统。不需要查书就知道这些光芒万丈的名字:保罗?麦卡特尼,约翰?列侬来自爱尔兰。19世纪上半叶利物浦就已经遍布爱尔兰社区。早期的跨大西洋航运连接起了利物浦和北美的波士顿和纽约。在那个年代,利物浦港口的交通枢纽作用不亚于今天的迪拜,大量的爱尔兰人受雇于当时的两大航运公司冠达和白色之星。年,震惊世界的爱尔兰土豆大饥荒逼得万爱尔兰人度过海峡来到利物浦,他们把这座城市变成了爱尔兰的第二首都。很多人从利物浦登上了跨大西洋游轮继续前往美国,过了海,他们便是红脖子和边区人。留在利物浦的,成为了骄傲的利物浦人(Scouser)。

年的利物浦前往北美的冠达邮轮广告

利物浦的爱尔兰大饥荒纪念碑

这段连绵不绝的与爱尔兰的关系带给利物浦的首先是深入骨髓的音乐传统。我听说没有一个利物浦人不会乐器,这当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音乐在利物浦遍地开花,这是一个现象级的特色。要不怎么会有披头士这样高产的乐队。如果要听街头弹唱,利物浦大概是整个英国的音乐高地。不过这种低吟浅唱的爱尔兰人的音乐到处透露着温和随性的海派风格。披头士早期的作品以及GerryPeacemaker的名曲《你永远不会独行》,很难想象会出自伦敦的艺术摇滚之手。作为一座移民城市,利物浦的氛围宽松、惬意。整个英国北部的老工业城市都充满了破败的忧伤,然而西北部的利物浦却是个例外,这个地方没有东北约克郡那种严苛的土地制度。《呼啸山庄》里的老庄园主恩肖就是在利物浦的街头捡来了吉普赛的孤儿希斯克利夫——这个人没有阶层,没有地位,只有快意恩仇。他受了冷落之后想出的那些毛骨悚然的复仇方式,倒也给利物浦增添了几分暗黑气质。

三十年代劳伦斯?奥利弗扮演的利物浦孤儿希斯克利夫

海派的利物浦自然是生冷不忌的。包容不是个简单的事情,包容不容许你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你要真包容那便要荤素通吃并接受代价。这当然是利物浦这座城市的面貌:因为包容,所以这里有一座风格清奇的大都会教堂,60年代这样的教堂横空出世,实实在在为战后英国的建筑革命发出了北英格兰的声音。当然作为一座港口城市的利物浦日子并不好过,当大西洋海运衰落之后,利物浦也开始为自己的城市转型寻求生计。他们把城市的灵*利物浦足球队卖了个好价钱,虽然人们依旧唱着《不会独行》陪伴这个球队,虽然香克利爵士的塑像依旧站在安菲尔德的大门口,人们却总有理由怀疑,这个球队的灵*到底还在不在这个城市。安菲尔德球场外的香克利爵士雕像最后要说的是:令我这个中国人动容的是,利物浦的地标皇家利物大厦居然和上海海关长得一模一样:我无从考证这两个建筑到底有着什么世纪姻缘,但至少,中国人现在依然珍爱着那座江海关大楼,依旧可以温柔地看望那个年代。如果世界遗产的头衔只是用来吹嘘的奖章,这到没什么意义。但拥有这座皇家利物大厦,利物浦这座城市依旧带着世界纽带的印记生活下去,这难道不是最美好的遗产么?

绰号稻草棚的利物浦大都会教堂

欢迎订阅

日常人文立场

往期内容

时间可以吞噬好时光,却吞不去一个贝克特

艾略特:我不是哈姆雷特

酒精计划:生命为什么值得过

大卫?鲍伊:褐发女孩,幻彩年代

偷牛奶的贼

让?杜布菲:虚实巴黎

C酒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