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西北纵深腹地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周围都是渺无人烟的荒漠然而这里却水草牛羊应有尽有被誉为“塞上江南”那么它是哪里呢?它就是——伊犁河谷流域。
伊犁河谷流域位于新疆回族自治区天山北支的婆罗科努山和南支哈尔克山之间,三面皆被天山山脉所包围,西面则深入哈萨克斯坦境内,伊犁河谷地区是我国天山水资源最丰富地段,不仅如此,同时,伊犁河还是新疆径流量最丰富的河流。
通过地图可以看到伊犁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恰好位于新疆与中亚地区的交汇之处,向东可以顺着天山山脉经过巴里坤湖或轮台山道进入玉门关或者南疆一带,而向西则可以避开海拔很高的的帕米尔高原,走两河流域即楚河和伊犁河,则可以南下进入中亚核心区域,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地理枢纽。
此外,除了其交通战略位置重要之外,这里的水草丰美,在古代是培育战马的重要基地,所以在历史上因其是非常重要的风水宝地,一直是兵家的必争之地。
伊犁河谷的前世今生
伊犁河谷究竟有什么?竟会如此重要从古至今西北地区一直是我国边疆的重要组成部分。“疆域”指的就是领土的范围或面积。
《荀子·君道》之中曾说过“则是其人也,大用之,则天下为一,诸侯为臣……纵不能用,使无去其疆域,则国终身无故。”
而边疆则是对一个国家其疆土边缘地段的统称,这是随着其国家的形成和后期的不断发展而慢慢形成和固定下来的。
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着辽阔草原、水草丰美,遍山骏马的伊犁河流域,然而一直以来他确实命途多舛。
每年伊犁的河水会流向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年径流量约亿立方米,为中亚带来了大量淡水。伊犁河谷也是河道密布,滩地辽阔,淡水沼泽约公顷。
伊犁河谷东西长约千米,南北宽约千米,面积约为5.64万平方公里。伊犁河谷从第地理位置上看虽然深处内陆地区,但是其西边开口方向朝向地势相对低矮的哈萨克丘陵。
因此,有利于季风从北大西洋带来海洋的湿润气流进入到伊犁河谷,在收到山地迎风坡抬升而形成地形雨,因此,在干燥的西北地区才会有那么一个湿润的地方存在。
同时,也是因为降雨量充沛,所以伊犁河流域的自然资源等都非常的繁多,动植物资源也非常的丰富,这也成为了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要知道,在古时候,那是一匹优良的战马其作用不亚于今天战场上的一辆卡车或坦克,是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由此大家也可以看到伊犁河流域对我国有多重要了吧!
早在汉朝之时,汉人是最早进入新疆这片地区的民族之一。征服西域是从讨伐匈奴开始的,匈奴是秦朝和汉朝之时在中国北方草原地区活动的一个实力非常强大的游牧民族,刚开始实力很弱,后来实力慢慢很强盛。
元狩二年即公元前年,汉军打败一直徘徊在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军队,然后西汉在这里先后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些几个地方,其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而之前占有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就成为了西汉和匈奴两大帝国都想去争取合作的战略盟友。当时,由于伊犁河流域物资丰所以军事实力等都非常强大,也正因如此曾经有汉朝有两位公主被嫁到乌孙国和亲,可见伊犁河流域的战略地位多么重要。
唐朝中期,又有好几个军事力量在伊犁河流域崛起,甚至后来统一西突厥各部,建立起了可以和阿拉伯帝国及大唐帝国分庭抗礼的突骑施汗国。而突骑施部崛起的地方正是伊犁河流域,该地区所拥有的丰沛资源毫无疑问就是突骑施部落早期力量积蓄的重要基础。
到了元、明、清三个时期,伊犁地区一直都是作为新疆地方首府的作用所存在。元太祖二十年即公元年,伊犁河谷流域及周边等地,成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而到了明末清初,西蒙古厄鲁特再度崛起建立起准噶尔地方政权,政治中心由塔城转移到伊犁河谷地区。
后来清朝平定准噶尔部,并在年在新疆地区设置“伊犁将军”,后来在伊犁设置惠远城。之后伊犁在新疆的核心地位长期得到地方少数民族与中央政府的认可。管天山南北和巴尔喀什湖及帕米尔诸地。之后,这块宝地也成为了有着狼子野心的帝国主义想占领的地方。
19世纪60年代,晚清积贫积弱,沙俄多次侵犯我国的新疆地区,并迫使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包括《中俄勘分西北界约》在内的好几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侵占了新疆近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其中就包括伊犁河盆地和半个伊犁河谷。公元年即同治十年,沙俄趁火打劫在阿古柏入侵新疆的时候,再次发难侵占了新疆伊犁。至此,整个伊犁河流域几乎全部落入敌手。
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大量疆土
晚清的历史就是一部屈辱史,在列强的坚船利炮之下,腐败的清政府只能接受各种条件,开通口岸,给列强种种权益和特权,赔款等苛刻条件,即使这样,还满足不了侵略者的野心,他们有贪婪的要求,那就是还要侵吞领土。
而在这些国家中,日本与俄国最甚。沙俄侵略成性,在清末通过各种手段在东北和西北掠夺了大量土地,其中伊犁河谷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那么为什么在风雨飘摇的清末,左宗棠为什么要执意收回这个地方?其实,虽说国家腐败无能,但不缺能人志士,左公算是清末具有远见卓识的能人志士了。
左宗棠曾是曾国藩的幕僚,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逐步登上了晚清军政舞台。趁着太平天国起义以及捻军起义,清朝的大部队都集中在中原对付起义军和国外列强,中亚浩罕国的军阀阿古柏趁机占领了新疆,自立成国。
而沙皇俄国不仅支持阿古柏,也趁机占领了伊犁河谷,当时说的避免被阿古柏占领,先替清政府代管。沙皇俄国当时认为,清政府内忧外患无力收复新疆,时间久了,代管也就变成自己的领土了。
对于阿古柏占领新疆,清政府大臣们意见不一。分歧主要就是李鸿章的重海防,弃边塞,认为新疆偏远,花费巨大代价没有什么用。而左宗棠展现出他大局观和灼见的能力。他认为新疆一定要收回,一是收回新疆可以保住蒙古,保住蒙古京师就保住了。二是如果不收回新疆,势必会造成列强瓜分领土野心,这样先例可行,四周领土就不稳了,坚持收回新疆。还好当时的清政府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
在左宗棠先北后南,缓进急攻的正确指挥下,很快就收回了新疆。然而伊犁河谷由于是俄罗斯占领,名义代管。所以上书政府要求派出外交人员要求俄国归还。但是到口肉怎么能吐出来,俄国先是提出了苛刻的条件,清政府代表崇厚答应了。
一时间惹恼了以左宗棠为代表的爱国人士,认为不能对俄国妥协。后来有换成了曾纪泽谈判,在左宗棠抬棺备战,誓死要武力相见的情况下,才收回了二分之一的伊犁河谷。
中国通过《伊犁条约》勉强保住了半个伊犁河谷,让中国西部门户不至于完全敞开于沙俄的枪口之下。
在当年沙俄和阿古柏侵占的伊犁河流域,哈萨克斯坦的建立起了其最大的城市阿拉木图,同时它也是今天哈萨克斯坦的经济与文化中心。可以想见,如果当年不是晚清积贫积弱,致使大好河山拱手让人,我们要是拥有整个伊犁河流域,那么今天我们的西北地区或将是另一番繁荣景象。
现在我们明白左公当年为什么要收回伊犁河谷了吧?正是因为他看到了这一点。伊犁及周边地区自古就是我国的领土,我们已经在那里经营了数千年,一寸也不能丢。正像清朝杨昌浚在去新疆的路上写的那首诗一样:“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另外这个地方十分的很特殊,就像孙中山先生所说,“谋本部则武昌,谋藩服则西安,谋大洲则伊犁”这句话的意思很明了,如果仅仅只是想保证汉地十三省的平安,就定都武昌;如果想统一中国,就建西安;但如果想征服亚洲,那么就要定都在新疆伊犁。伊犁是从新疆到中亚的交通要道,也是南疆和新疆通道。所以很重要。
如今我们如果去新疆旅游,伊犁河谷是必不可少的旅游项目之一,由于这里是大西洋暖流到达的地方,这地方是名副其实的塞外江南,大家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祖国西北的塞上江南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