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苏联,由于国内长期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体制僵化,穷兵赎武,丧失民心,国内问题积弊已久,矛盾一触即发,在改革和战火之中迎来分裂解体,直接改变了当时的世界格局和政治关系。
国内报道苏联解体同时,苏联解体也间接在我国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骚动。在苏联解体之后,将由苏联分裂后的各个成员国接受当地的苏联人民,使其成为各国国民。但是,却有这么自称是中国人的六万民众出现在俄罗斯和新疆的边境关隘,要求边防哨所将他们放回中国。然而,这六万民众的“回国请求”却遭到了边防哨所的无情拒绝,最终沦为黑户,回国无门。
流民那么,这六万自称是中国人的黑户是如何去往俄罗斯,又在那里经历了什么,最终又为何要回来呢?-这场事关六万多人的闹剧,源于年的一场叛逃,其罪魁祸首,正是两位来自新疆的开国少将。
开国少将艰辛历程
这两位来自新疆的开国少将分别是马尔果夫和祖农。
马尔果夫出生于新疆哈萨克族的一户牧民家里,从小家境贫苦,为了能够谋求生计,他常常外出作工补贴家用。在十二岁的时候,孤身来到伊犁谋生的他偶然加入了革命夜校进行进修,自此,革命的星星之火便开始在他的心中点燃,逐渐引导他成为一名优秀的革命者。
马尔果夫与祖农随着时间来到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初,中国在国民党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民不聊生;同时,国民党为了争夺对于中国的绝对领导权和控制权,对共产党员展开了抓捕和围剿,就连地处偏远的新疆地区都受到了牵连,包括马尔果夫在内的许多党员由于参与了苏联援助的革命运动,而受到了国民党的迫害清洗,下场十分惨烈,遭到了非人的折磨。
然而,马尔果夫面对黑暗势力的压迫并没有放弃革命的希望,而是果断与黑恶势力斗争到底,绝不背叛组织。在苏联对当地国民党的施压和帮助下,马尔果夫得以幸免于难,被释放后的他便果断地前往苏联莫斯科军校进行军事学习,自此与苏联结下了不解的渊源。
三区革命进行深造归国的马尔果夫,重新带领伊犁、塔城、阿勒泰三个地区的新疆人民,与时任三区政府委员会的祖农.太也夫一同发动了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武装运动,人称“三区革命”,为新疆地区的人民解放运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为了感激和表彰他们为解放新疆做出的努力和贡献,授予马尔果夫和祖农.太也夫少将军衔,并将他们手下所率领的新疆民族军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军,任命他们为军长兼参谋长,位高权重,不言而喻。
上个世纪的士兵但是,这两位少将并没有继续按照这条前途光明正大的道路一往无前地走下去,而是投往了叛国道路。
中苏与边疆的遗留问题
其实,伊犁边疆问题积弊已久,一直是各个朝代的隐患之处。自晚清时期起,沙皇俄国就屡次出兵侵犯我国新疆,鼓动掠夺伊犁人民和资源,而孱弱的晚清政府却持不抵抗态度,任其蚕食我国西部疆域。
直至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苏维埃向沙皇政府发动武装革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的沙皇政府便从中亚强征哈萨克牧民前往前线作战,迫使哈萨克发动起义,惨遭沙皇的血腥镇压,在沙皇的镇压手段下,一部分哈萨克民逃往新疆境内,与如今的哈萨克族结下渊源。
上个世纪的边疆人民所以,新疆的历史遗留问题由来已久。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期间,亲苏党盛世才在新疆的长期执政,使得苏联得以趁隙对新疆地区展开影响。二战期间,由于苏联在战场之中损失了太多人口,便有意从中国新疆地区补充劳动力,并开始对哈萨克、维吾尔等族进行利诱,使其放弃中国国籍加入苏联国籍。
再加上新中国成立初期,出于中亚语言翻译的稀缺和中苏关系“蜜月期”的信任,新疆的部分民族学校甚至采用苏联语言的课本进行教学,导致当时的青少年普遍缺乏国家认同感。在缺乏民族国家认同感、历史遗留问题、苏联引导等重重因素的影响下,六万人叛逃的伊塔事件似乎也酝酿了足够的温床。
上个世纪边疆人民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期,随着我国与苏联的关系逐渐恶化,苏联开始对中国实施一系列打击,除了不断从中国撤回人才技术,苏联也开始激化我国遗留的边疆问题。当时,我国正进入三年自然灾害的极度困难时期,黎民百姓都在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而地处偏远的新疆地区更是饿殍遍野,满目疮痍,而这也给了苏联一个可乘之机。
乘人之危的苏联边防军迅速越界占领边境一部分领土,并开始在边境地区的广播电台采用只有少数民族能听懂的哈萨克语和吉尔吉斯语对中国进行诋毁,并对苏联进行赞美,以此渗透新疆内部人民。不仅如此,苏联还公然在国境线上摆满食物,对边疆地区的国内百姓百般诱导哄骗,声称:
“如果愿意去苏联,就有吃不完的奶油面包和香肠牛奶,还有现成的帐篷和房子,而且吃住统统免费,你们再也不用挨饿受冻了”。
边疆地区人民“吃饱肚子”对于那个年代的人们来说就已经是天大的奢侈,因此,许多边境人民都产生了逃亡苏联的想法。同时,新疆当地的一些苏联协会也开始对居民发放非法的“侨民证”。同时,也开始对马尔果夫和祖农两位少将进行“策反”,煽动他们带领居民领取非法’侨民证,开通边境关隘,以此前往苏联,使之为苏联增添二战损失的人口劳动力。而与苏联早就结下不解渊源的马尔果夫和祖农,也成功被苏联洗脑,在苏联的威逼利诱之下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伊塔事件
年,马尔果夫提出前往新疆进行考察,并希望提高军事权限,以便于对边疆进行军事部署。中共中央看在马尔果夫为解放新疆立下的汗马功劳,虽有顾虑,但还是应允了他的请求。
边境难民在拿到军事权限后的马尔果夫,在到达新疆后立刻给当地群众颁发了十万张侨民证。在两位少将的带领和苏联的哄骗利诱之下,年4月22日,数千名持有非法“苏侨证”托儿带口的边境居民在通往苏联的霍尔果斯口岸,疯狂跨越国境线,甚至利用着职务便利的马尔果夫还开着苏联的卡车将这些边境叛民一批批地接往苏联,整个叛逃行动维持了三天三夜。
面对如此混乱的场景,边防战士百般劝阻却都无果,甚至有的人群不顾劝阻前冲的过程中还踏伤了边防战士,令人叹惋。随着局面的难以控制,中共中央却还是给边防部队下令:不许开枪动武伤到百姓。在不与群众发生冲突的原则之下,边防战士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公民越过国境线,逃往苏联。
准备逃往苏联的边疆人民同时,马尔果夫也不忘给中共中央写信,请求中央同意自己去往苏联。而毛主席这样回复他:
“愿意走得不强留,我们不信那边就是天堂,也不信你们这样做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后来,据统计,在这次事件之中陆陆续续逃往苏联的新疆人口多达六万人,造成国内新疆地区人口大量锐减、土地荒废,给当地一个县就造成了高达九百七十多万元的经济损失。
毛主席“天堂”破裂,归国无门
那么,那些逃往苏联的人们,就真的去到了所谓的“天堂”吗?-其实不然,许多逃往苏联的中国公民在苏联的生活并未得到改善和提高,作为“劳动力”的他们甚至被苏联政府派遣到贫寒之地强制放牧,征当苦役,日子过得十分凄苦。
随着时间的逐渐流逝,中国蓬勃发展,温饱问题也已经得到解决;而苏联这个曾经强盛骄傲的大国却在日渐僵化的体制之下逐渐走向衰落,民怨四起。这些当年逃往苏联的叛民也逐渐后悔当初叛逃的决定,开始渴望回到祖国。
边疆国防直到苏联解体,这些叛民的“苏联天堂梦”也彻底崩塌,他们回到边境线,声称自己是中国人,渴望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但是,对于我国来说,将坚决抵制叛国行为,永不宽恕国家的叛徒,因此,拒绝了这群叛民的回归举动。
同时,有了伊塔事件的教训,我国也开始注重对于边疆地区的渗透问题和国防安全,为祖国长远稳定发展奠定和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