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塔城之乱
塔城在伊犁的北边,和伊犁互为肱骨。
年的时候,明绪还是塔尔巴哈台的参赞大臣,在随后的两年里,他的精力主要放在和毛子划分西北边界的撕逼上。
和毛子纠缠了两年多,年关内的叛乱蜂起,妥明的门徒杨三星也潜入到塔城同族人群中开始暗中发动。
塔城在准噶尔汗国时期,是土尔扈特,辉特部的属地,在准噶尔灭国后,满清在此驻军,满汉军各有一千人,在咸丰四年因为财政问题,又各自裁撤了三百人,伊犁塔城的满汉军总人数是一千四百人。
在塔城的h族人数众多,遍布各行各业,塔城驻防军游击米庆就是杨三星重点发展对象。
明绪这个人的官声不太好,在任甘肃按察使期间就在官场上结党营私,谄上欺下,张集馨对他的评价是:“明绪倾险人也”,说白了就是小人一枚。
但就是这么一个官场风评恶劣的人,确是一位辅政理民的干才,尤其是情商,智商双商超群。
他敏锐地感觉到,风向不对,对于塔城内部这种点火就找的局面,明绪没有调兵遣将采取镇压的严厉措施,而是利用官场,民间的熟人关系,与当地h族大佬掌教阿浑石金斗,乡约陈生福搭上线。
他与二位大佬摆事实,讲道理,重点强调此时沙俄陈兵伊犁边境,逼迫朝廷让步割让外伊犁,咱们自己内部不能在这个时候给政府添乱,给敌对势力可趁之机。
米庆身为体制内官员,也随声附和,经过几次推心置腹,石金斗,陈生福向明绪明确表示,与政府保持一致,严厉反击一切妄图扰乱现在大好局面,危害民众安全的反叛行为。
说到做到,米庆领兵与石金斗,陈生福合作,发动同族将外来擅动那些闹事的人抓了起来,不过那个首恶杨三兴漏网了,他在同党的掩护下,一溜烟跑到了伊犁与伊犁巨匪飞刀马二和妥明的弟子胡秀尔接上头在当地发动叛乱。
塔城的星星之火,被明绪轻而易举地给熄灭了,在他任内,塔城一直比较安定。
02宁远陷落
年10月,明绪接替被革职的伊犁将军常青,率五百察哈尔蒙古兵与伊犁参赞大臣荣全赴任伊犁。
刚刚上的明绪,第一次大考来临,乌鲁木齐满城被妥明攻陷,从伊犁派出去的蒙古援军图库尔,布尔胡德半路上被妥明帐下元帅马仲打伏,人马损失一半,惨败而归。
东边喀喇乌苏以东的地方也都被妥明攻占,南边的西四城也在正在遭到库车西征军和阿古柏的围攻。
留给明绪的就剩下伊犁九城和塔城这一方寸之地。
作为新疆第一军政要地,伊犁九城驻扎了新疆大部分的军事力量,八旗,绿营兵有1万,索伦,锡伯营各有一千多,察哈尔,卫拉特蒙古兵各一千。
伊犁当地的军力迄今为止有5千人,其它的一部分是边防军,要防备毛子的偷袭,还有部分分配到各地去平叛。
伊犁是个统称,具体指的是乾隆平灭准噶尔之后,在原来准噶尔的首都兴建的九座城市。
将军府治所在地惠远为中心,旁边建了惠宁(巴彦岱)、绥定(乌哈尔里克)、广仁(乌克尔博罗素克)、瞻德(察罕乌苏)、拱宸(霍尔果斯)、熙春(哈喇布拉克)、塔勒奇、宁远(固尔扎)。
其中宁远城实行的是双重管理制度,因为宁远城中有六千多户维族农民,所以就单独任命了一位阿奇木伯克来管理,实行南疆的管理模式来管理这些维族农民。
伊犁地域土地肥沃,水草丰美,气候宜人,关内很多的回,汉等民族纷纷前来经商,种地。
跑到伊犁的杨三兴,飞刀杨二等人就以宗教为纽带进行串联,发动小规模,多频次,低烈度的暴动。
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势,明绪从两方面展开工作,一方面以优势兵力将飞刀杨二,杨三兴等首恶分子一鼓荡灭,杨三兴,飞刀杨二在慧远示众后,当场斩杀。
对于其他从犯一律在教育一番后,释放回家,不予追究。
这一番雷霆手段下来,有效地震慑了当地的反叛势力,伊犁九城内部算是安定下来。
另一方面,明绪派人晓谕四方,重申朝廷的各族平等政策,告诫大家不要轻信谣言,安分守己。
敏感时刻的非常措施,非常手段,作为明绪来说做的已经是相当出色了。
10月13日,伊犁九城中的宁远也出大事了。
这一天是主麻日,乌鲁木齐满城刚刚陷落,宁远当地的wh联军在马万信,胡秀尔,阿卜杜鲁素勒,肖开特,伊萨克伯克等人率领下发起暴动,宁远东门-景旭门首当其冲被攻击。
联军中的w族武装的首领阿卜杜鲁素勒,伊萨克身先士卒,带头冲锋,这些用大头棒,大镰刀,坎土曼武装起来的民军,在阿浑的高声祈祷下,迎着城防军的猛烈炮火,悍不畏死,勇猛冲锋,一举攻下宁远东门。
宁远城内只有余绿营兵,在人海战术的攻击下,抵抗不到一个时辰就集体溃败,向慧宁狂奔而走。
联军在城内缴获防军大炮三十门,火枪余杆,洋枪80杆,其它军火,粮草无数。
在城内休整一夜之后,次日一早直奔宁远与惠宁中间的熙春。
03军马被劫
熙春是伊犁九城中体量,面积最小的一座坚城,城市周长不足两公里,其中驻防军不足百人。
纳赛尔丁,阿孜那奇艾哈迈德指挥全副武装清军制式武器的一千人,快马加鞭来到熙春。
熙春城防军也是稍作抵抗就全军撤往惠宁。
打得顺手的wh联军,马不停蹄继续向前打,很快就来到宁远西北三十里的惠宁。
这里可不是宁远和熙春,驻军是满八旗的一千人,城周长六里,高一丈四尺,这里是曾经的准噶尔汗国最重要的宗教场所,重建后的金顶寺就在城外。
阿卜杜鲁素勒的大军也随后赶到惠宁城外,将金顶寺内所有喇嘛僧人杀死,征用金顶寺作为攻城总指挥部。
惠宁城外的雅玛图渡口是城内最主要的粮草,军火枢纽,围绕渡口的有七八十个村庄,平时这些朴实的农民除了种地外,外快的来源就是为渡口的官军搬运粮草,装卸货物,军民关系融洽,和谐。
暴乱初起,阿卜杜鲁素勒大军兵临惠宁,当地阿浑阿赫迈德就鼓动这七八十个村庄的农民起来配合,一起攻打惠宁。
当天渡口正好有一支清军的运输队要过渡口,他们运送的是慧远明绪订购的匹战马。
阿赫迈德指挥三千多人,向运输队发起攻击,官军运输队撇下战马逃之夭夭。
阿赫迈德带领得胜之师和匹战马来到正在围攻惠宁的阿卜杜鲁素勒的大营。
阿卜杜鲁素勒在艾琳巴克的大庄园了大设宴席欢迎盟友入伙。
当天宴饮之后,趁着阿赫迈德夜间酣睡之际,阿卜杜鲁素勒派人将其暗杀,吞并了三千人的队伍和匹战马。
伊犁伪政权的宫斗大戏的序幕就在惠宁城下拉开了帷幕。
伊犁联军此时的兵力达到5万多,当然很多都是拿着坎土曼,大头棒的种地农民,战斗力根本不值一提,只会跟着大队乱哄哄地往前跑,往往都是充当炮灰的角色。
在联军中真正能算是正规军的是投诚的降兵和同族中倒戈者,人数大约在5千人。
04第一次慧远围城战
在惠宁攻城战期间的11月初,距离伊犁仅有六站地,隔着一条精河的库尔喀喇乌苏被妥明和伊斯哈克的联军攻克,这个利好消息大大刺激了惠宁城下的伊犁联军。
阿卜杜鲁素勒,马万信,胡秀尔一面加紧攻城,一面把目光投向了伊犁将军府所在地的慧远,希望慧远城内的同胞能够起兵响应。
马万信,胡秀尔派人联络侧翻慧远城内的同族。
时间:11月11日
地点:慧远城东门
主要角色:根老八及其同伙
根老八是慧远一名h族兵,在军中属于一呼百应那种大哥级的人物,和东道堂的胡秀尔是师兄弟,胡秀尔的人在11月5号就进入慧远与根老八会面,相约在11月11日在慧远东关起事,里应外合拿下慧远。
胡秀尔,马万信在10日当晚就遣兵一万来到慧远城外埋伏随时接应城内。
胡秀尔东道堂的同伙在惠远东关大寺讲经布道,也在暗中召集了两千多同族准备和根老八一同发动,拿下慧远。
双方商定在11日晚准备暴动,跟老八及其叛卒攻打伊犁将军府,直接擒拿明绪,东关同伙控制东关城门,马万信挥兵攻城,吸引慧远防军。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城内外三伙人就等着11号晚间一起发动,不料在10号晚上明绪召集的索伦营五百人在总管奇善率领下连夜进城,守御兵力连夜重新部属,对于东关这个薄弱点,明绪下令绿营一营进驻。
根老八以为自己的计划泄露了,他的动作也很快,立即带领一千人奔赴东关与同伙会合。
明绪得知H营叛乱,想立调人马镇压,匆忙之下准备不足,手头可用之兵全部在四门防御无兵可调。
惶急之下,一个人站了出来,主动请命前往东关追杀根老八,此人在满清历史上也是可以大书一笔的奇人。
陈孚恩(-)字子鹤,号少默,别号紫藿。
学者陈希曾之子,江西新城钟贤(今黎川县中田乡)人。
在大清官场上这个陈孚恩从礼、兵、刑、户、吏各部尚书做了个遍。
他的官场始于道光五年,23岁的陈孚恩是一名七品小京官,到了27年,陈孚恩就已经是兵部侍郎,参与军机大臣议事。
从七品官到二品当朝大员,用了22年,如此官场开挂不光是老哥们书法写得好,最重要的是大腿抱的好。
当时军机首辅是穆彰阿,大家都知道,穆氏门下最得意,发展最好的是曾国藩。
穆彰阿是爱惜人才,主动延揽曾国藩。
而陈孚恩不一样,哥们是主动攀附,利用父亲陈希曾的名望和自己的一笔好字,成功地投到穆彰阿门下,在穆氏运作下,官至兵部侍郎,入值军机。
咸丰初立,重用林则徐,清理穆党,陈孚恩与怡亲王朝堂之上争吵,丧失礼仪,被咸丰斥责“乖谬”,降三级,陈孚恩以母丧,丁忧为理由,辞去军机大臣,刑部侍郎之职。
咸丰八年,因在家乡抗御长毛有功,被朝廷重新启用,陈孚恩又施展玲珑功夫,投靠肃顺门下,八年代理礼部,兵部尚书,九年署户部,刑部尚书,十年署吏部尚书。
咸丰命短,在位仅仅十一年,祺祥政变肃顺下线,鬼子六和两位寡嫂上位。
在搜查肃顺家的时候,陈孚恩与肃顺交往的书信被查获,这次陈孚恩的官场不倒翁生涯彻底终结。
陈孚恩被捕入狱,籍没其家,追缴回宣宗所赠匾额,发配新疆戍边效力。
到了伊犁陈孚恩充分发挥在家乡抵御长毛的经验,协助前伊犁将军常清训练团勇,建立防御,明绪就任后,陈孚恩也不遗余力地向关内亲戚故旧筹集金钱助饷,招募训练团勇,成为明绪身边不可或缺的幕僚,参谋人才。
在根老八叛乱,明绪无兵可派之际,陈孚恩和乐斌带领遣犯前往东关,抵御根老八。
这个乐斌,明绪更熟悉,或者说俩人曾经好到伙穿一条裤子,在陕甘任上,乐斌是陕甘总督,明绪是二把手按察使,与乐斌的师爷彭沛霖,兰州道恩麟、候补道和祥、同知章桂文等人称兄道弟,天天在总督衙门开设宴席,哥几个吃吃喝喝好不快活,号称“陕甘七虎”。
乐斌在任上被二奶周氏搞得身败名裂,同治元年被帝师张芾弹劾,八月被发配伊犁。
曾经的难兄难弟终于重逢在北疆边陲。
这二人出场,明绪心算是定了,伊犁城内有战斗力遣犯大概能拿出来一千人,明绪又从奇善那里要了二百索伦兵。
二人带队来到东关,根老八的队伍正在全力进攻驻防东关的两哨绿营兵,根老八往城门打,想要破门而出,两哨绿营兵在城头上拼死阻击。
毕竟是根老八人多,加上东关同伙熟悉地势,在东关阁楼和民房顶上从三面对守关绿营兵展开进攻,马万信也在城外用大炮发起轰击,四面夹击,两哨绿营兵已经阵亡百余人。
敌众我寡,不宜和敌人硬抗,只能是疏导为主,把城内的敌人赶出去。
陈孚恩下令打开城门,索伦营集中火力将根老八往外赶,一千多人的武装遣犯和仅剩的八十多绿营兵全力驱赶据守东关制高点的敌人。
驱羊赶兔,根老八带着三千多人出了东关,与城外的马万信会合。
东关之变是明绪没想到的,如果没有陈孚恩,乐斌,慧远可能已经陷落了。
东关虽然没拿下,但是根老八的三千人再加阿卜杜鲁素勒带领援军,城外联军人数已经到了三万。
联军展开了猛烈的攻城战,明绪把城里所有能拿起武器的人全部派上城墙。
伊犁联军现在是两线作战,一线是惠宁,一线是慧远,由于攻城器械不足,面对强大的防御火力,联军攻势屡次被击退。
05荣全解围退敌
慧远面对强敌,仅仅依靠城内的武力是杯水车薪。
明绪让卫拉特领队大臣荣全前往伊犁河两岸的锡伯营,索伦营调兵,又飞咨察哈尔,卫拉特蒙古兵前来增援,可是数道信函发出,不见一兵一卒,对方拒不从命。
俗话说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明绪也自诩是熟读兵书战策,想着城外的乌合之众依仗人多而不可一世,干脆也让他们见识一下正规军和大炮的厉害。
11月16日,明绪出了一个昏招,他命令伊犁领队大臣托克托奈带队出城向wh联军发动进攻。
说他是昏招,对现在敌我双方来说,明绪最好是踞城坚守,凭借强大的火力坚守,城外没有攻城重武器和攻城器械,就靠那些乌合之众的血肉之躯和狂热精神,久战必竭,撤兵是必然的。
城外马万信最希望的就是官军能够主动进攻,你只要进攻,我就能让你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明绪进攻了,他派伊犁领队大臣托克托奈,在年11月16日晚上带领一营满八旗和炮队出城攻打联军。
城里一动,城外就得到消息了,马万信,胡秀尔在城外把埋伏设好了,人家撒了网,摆了个偃月阵,两头半圆,中间凹进,就等着你进来,圈一合就是铁桶。
托克托奈队伍出城就一头撞了进去,托克托奈当场挂掉,最可怜的是炮队,二十多门大炮被夺走,八十余名炮兵全部阵亡,但那一营八旗兵是真能打,硬是杀出一条血路,在丢下五十多人后,突围进了慧远。
阿卜杜鲁素勒将攻城指挥权交给马万信,胡秀尔,自己又回到惠宁。
本来缺乏重武器的联军,这次是如虎添翼,加紧对慧远的攻城力度,他们在四门各安置五座炮位,每轮炮击过后,那些炮灰民军就是一窝蜂地冲锋。
城上防御力量分布比较均匀,每个防守段位有满八旗,绿营兵再加上关内遣犯和城内青壮组合,对进攻的敌军先是火炮轰,然后就是排枪,弓箭,抵近上城的就是长矛,滚烫的热水和油脂伺候。
现在城外联军的基本盘已经发生变化,阿卜杜鲁素勒将w军全部带走,剩下的是胡秀尔,马万信的h兵,都是一些想在这个乱局中,趁火打劫一番的地痞流氓,和欺软怕硬的普通民众,或者想要sz杀尽yjt,建立自己的“天国”的宗教狂热分子。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都没有经过正经的军事训练,打仗还是停留在街头群殴的水平,在慧远守军的强力打击下,每天的伤亡至少在三位数。
虽然根老八的千余人算是正规军,那也架不住被马万信,胡秀尔当成前锋去消耗,不到三天,就损失了一半,根老八也阵前负伤,左腿被打断,按照当时的医疗水平,也就是请个阿浑念念经,能不能活就看运气了,反正在以后伊犁伪政权当中,再也没有根老八,估计是挂在了慧远。
对于明绪来说,虽然慧远暂时是安全的,但是外面的敌人太多了,必须要有外援助力,不然就靠人堆,也能把慧远给堆下来。
老天还是不让慧远这么早就陷落,奇迹来了。
这个创造奇迹的是荣全。
荣全,满族,瓜尔佳氏,承袭一等威勇侯,年9月由乾清门头等侍卫,赏副都统衔,任命为塔尔巴哈台领队大臣,年调任喀喇沙尔办事大臣,还未上任,又被调任卫拉特领队大臣,不到一个月,又被任命为伊犁参赞大臣,年6月底,署理伊犁将军长达十年,光绪二年回京就任护军统领,五年在京病逝。
这一连串的眼花缭乱,也足以说明荣全此人是个干才。
这次出去联系锡伯营索伦营的荣全带来了八百锡伯骑兵,来到慧远城外,看到攻城的敌军,观察一番战场形式后,下令从比较薄弱的东门敌军背后发起进攻。
锡伯营八百马队在全力攻城的敌军后路纵横穿插分割,马踏,矛刺,再加上火枪排射,敌人一下子炸营了,在阵地上四处乱窜,到底是乌合之众,攻城敌军被冲乱了,荣全趁势夺取了五座炮位,调转大炮向攻城敌军轰击。
城内明绪趁势开城,索伦营,满八旗,绿营兵一股脑杀出去,和荣全的锡伯营里应外合,一举将慧远之围解除,胡秀尔,马万信带兵撤往惠宁。
第一次慧远围城战,荣全的军事才干和明绪形成鲜明反差,明绪死后,荣全的军事才能在和毛子对伊犁的蚕食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荣全和清末的伊犁将军志锐一样,都是临危受命,力挽狂澜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