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凌晨,我院第五批“组团式”援疆医疗队圆满完成了为期一年的医疗援助工作,从新疆塔城返回了久别的故乡。中国医科大学党委组织部负责日常工作副部长(正处级)戴旭,我院党委副书记杨娉婷,组织工作部主任刘波以及相关科室主任、同事、家属前往桃仙机场迎接队员们回家。
我院第五批“组团式”援疆医疗队共有八名成员,分别是重症医学科梁英健、骨科周仁义、泌尿外科于秀月、病理科张恒、麻醉科荆娜、放射科夏永辉、妇科王欢、儿科安东。因在援疆工作中表现突出,队员们均获得多项荣誉称号:中共塔城地区委员会-第五批辽宁省“组团式”优秀医疗援疆人才,辽宁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党组-辽宁省优秀援疆人才,塔城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优秀医疗援疆专家”,中共医院委员会-“优秀援疆专家”。
援疆成绩硕果累累
在疆工作期间,重症医学科梁英健成功救治上百名危重病患者,疫情期间对确诊新冠病人会诊,制定救治方案,并在塔城卫健委主办的新冠肺炎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班中授课,通过远程会诊指导托里县、裕民县、和布克赛尔县的重症病人治疗;创造了一个个生命奇迹,成功救治的案例被塔城日报、辽宁援疆等多家媒体报道,医院和学科的影响力。
骨科周仁义在科室开展了关节疾病治疗的多个项目,开展新技术6项,定期进行专业知识讲座,教学查房,指导学员如何检索文献,组织科室业务讲课比赛,到其他县市指导手术,多次参加义诊活动,到边防线送医送药,多方位加强科室影响力。带教4名学员,针对学员的临床技术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并自费购买专业书籍奖励优秀学员,使学员们受益匪浅。
在我院泌尿外科于秀月的带领下,医院泌尿外科从普外科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科室,完成行政上的独立,并完善了泌尿外科相关制度。于秀月参与管理病人余例,主刀手术近例,多学科会诊及台上会诊数例,开展多项新技术,不断加强科室软硬件建设,明显降低了转诊率。
病理科张恒带领科室成功通过年新疆病理质控中心举办的免疫组化(Desmin,ER,P16)室间质评,成绩优秀,荣获荣誉证书。常规开展科内讲座,与中国医大一院病理科同步科内业务学习。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常态化学习培训。年10月举办自治区级继续教育项目:“临床病理新技术与新进展”学习班,广受好评。同时,申请的年自治区级继续教育学习班也顺利获批。
麻醉科荆娜结合当地实际,改良和优化临床麻醉工作,提高临床麻醉质量,并强化制度确保临床工作安全。加强教学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通过病例讨论,制定危重病人处理流程,提高围术期麻醉管理水平。开展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新技术,填补塔城地区空白,提高围术期多模式镇痛
作为医院第一任介入科主任的夏永辉,他想尽各种办法让介入科“起好步、行得稳、走得远”。一年来,介入科共开展手术近例,抢救危重症患者20余例,医院技术空白10余项,在医院介入微创治疗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完成“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蜕变,介入诊疗水平已达塔城地区领先水平。
妇科王欢积极开展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及相关新技术两项,积极帮扶科室学员开展微创手术,规划科室未来发展,与产科专家合作,成功将妇产科“分家”,妇科和产科终于各自独立,科内人员专业划分,符合“医院标准”。积极参加农九师、医院医院的义诊活动6次,主持参与MDT多学科会诊多例,组织并举办了塔城地区《妇科恶性肿瘤规范化诊治与新进展》学习班,医院妇科恶性肿瘤医疗水平及微创化手术技能的提高。
在儿科安东的带领下,医院普儿科及新生儿科独立分开设置,医院儿科亚专业学科的发展,并与中国医大一院儿科联合,积极帮助开展常见的儿科疾病的治疗项目“矮身材儿童诊治”,继续申请了年自治区卫生与健康适宜技术推广项目1项,医院技术空白。
作为党和国家派驻的援疆干部,作为红医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我院援疆队员们不负组织的期望,克服重重困难,团结协作,积极投身在援疆这份事业上。尤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帮助医院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建立健全防控方案、制度,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切实为保护各族人民生命健康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与保障,用扎实有效的工作实绩和援助成果让新疆塔城地区各族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