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凌晨1点38分,不负辽宁人民的期望,满载着新疆各族人民的深情眷恋,我院第四批“组团式”援疆医疗队圆满完成了为期一年的医疗援助工作,从新疆塔城返回了久别的故乡。
中国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副书记闫灵均,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平,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王爱民,我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娉婷,相关职能科室及临床科室主任、同事、家属前往桃仙机场,用鲜花与掌声迎接援疆医疗队凯旋,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闫灵均代表学校对第四批“组团式”援疆医疗队凯旋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充分肯定了一年援疆工作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对援疆队员的无私奉献精神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衷心希望队员们重振旗鼓回到原工作岗位后,把在援疆工作中铸就的好的品质、好的作风带到各个岗位上,凝聚成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砥砺奋进,再创佳绩。
医院领导班子和全院职工对八名援疆同志一年来的辛勤付出致以敬意,充分肯定了他们在援疆期间表现出的强烈的使命感和忘我的奉献精神,以出色的工作成绩为援疆经历划上圆满的句号。
我院第四批“组团式”医疗队共有八名成员,分别是重症医学科王亮、精神医学科胡贤、心血管内科郭亮、眼科万超、病理科林旭勇、麻醉科姜艳华、放射科李建和妇科李天人。因在援疆工作中表现突出,队员们获得多项荣誉称号:中共塔城地区委员会-第四批辽宁省“组团式”优秀医疗援塔人才,辽宁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辽宁优秀援疆干部人才,塔城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优秀援疆专家”,医院-“优秀援疆专家”。
““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援疆队员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个庄严承诺。一年前,各位援疆医疗人才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带着全省人民的嘱托,千里迢迢奔赴新疆。他们不负组织的期望,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积极投身在援疆这份事业上,医院做好医疗专业团队建设,制定医疗操作规范,开展医疗救治新业务,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医院培养出一批“带不走的医疗队”,服务当地百姓健康。他们把精湛的医术、先进的理念送到边疆,将赤诚的爱心奉献给了塔城各族人民,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援疆之歌,展现了我院医务工作者能吃苦能战斗奉献的良好作风,赢得了边疆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
援疆队员们纷纷表示无悔援疆选择,不负铮铮誓言。每当放声高歌“援疆之歌”、每当齐声诵读“四个坚持、四个坚决”援疆誓言,一种神圣的使命感便油然而生。“甘于奉献、团结奋进、求真务实、争创一流”的辽宁援疆精神始终激励着大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无悔援疆路、不舍塔城情。一年的援疆工作虽已结束,但这份援疆情谊将永远流淌于医大人与新疆各族人民的心中。
援疆感言
王亮:“音乐家的职责是把音乐带到没有音乐的地方。”医者就是要把健康带到每个人的身边,即使是遥远的边疆。看着这里的重症团队在一批批的援疆人的带领下逐渐走到领域的前沿,那是一种成就感与欣慰感交织在一起的感觉,团队成长变强,这个过程,非常美妙!看着他们一次次将危重患者的生命从死亡线上拉回,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这个过程,非常美妙!当地重症学术环境的逐步形成,标准化理念开始扎根发芽,思维得到了拓展,这个过程,非常美妙!援疆的一年,也必然是生命中重要的一年,感悟其中,是一场历练,见证自身的成长,这个过程,非常美妙!
胡贤:
年5月16日,作为第四批中国医科大学组团式援疆医疗队的一员,我来到新疆塔城,医院精神心理科进行对口支援。
来到塔城后,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每天进行查房,规范科室管理,指导对患者的疾病诊疗,医院精神心理科收治塔城地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及抑郁焦虑等轻症患者,床位数80张,当时处于满床运营状态,年11月,在塔城地区卫健委的帮扶下,精神心理科成立了康复病区,扩展床位数为总床位张,为塔城地区慢性精神疾病患者提供了康复治疗的方向。
作为援疆专家,带教了三名学员,对学员进行授课讲座,教学查房,及科研指导,医院的规培工作。同时,对塔城医院开展巡回诊疗及义诊工作,医院诊疗。在塔期间,每周一次专家门诊出诊,并对塔城地区公检法系统进行健康讲座,促进当地心理健康水平。
在塔城的一年时间很短,但是充实而满足,塔城地区各民族人民的健康和幸福,是援疆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郭亮:援疆,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担当;援疆,是一份孤独,也是一份骄傲;援疆,是一次经历,也是一次沉淀。很荣幸能够成为援疆干部的一员,让我来到新疆、走进塔城,体会大美,感受深情。既在这里挥洒青春和汗水,也在这里收获友谊和快乐,这是我人生最为宝贵的财富。
万超:对于别人来说,新疆,只是诗与远方,可对于我们援疆人来说,不论走到哪里,新疆都是爱与故乡。离家最远的地方,就是离国最近的地方。我们何其有幸,能投身西北,为祖国繁荣富强、中国梦圆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我们要把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理念留下来,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才能让中国医科大学的“红医精神”在祖国的边疆生根发芽,硕果累累。衷心的祝愿医院的明天更美好,愿我油画塔城、愿我中华大地,蓝天常在,白云悠悠,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有了援疆的经历,无论在西北,还是在东北,我们都会——
只问初心,只问家国;
只问奉献,只问情深;
只问盛放,只问敢勇;
——无问,西东。
林旭勇:有人说,援疆是离别亲人与家乡;
我会告诉你民族友谊之花在塔城已尽情绽放,各民族同胞如同亲人一样。
有人说,援疆之路充满了孤单;
我会告诉你年前锡伯族同胞便远离故土,孤独地守护着一方。
有人说,援疆是危险的;
我会告诉你千万个小白杨哨所永远屹立不倒地保护着边防,为我们的安定保驾护航;
有人说,塔城在遥远的边疆;
我会告诉你离家最远却是离祖国最近的地方,使我近距离感受祖国母亲有力的臂膀。
有人说,塔城夏天是干燥的,冬天的寒冷的;
我会告诉你这里的天是蓝色的,葡萄干是甜的,这里有十里花海,皑皑雪山,辽阔的草原和成群的牛羊;
有人说援疆是艰苦的;
我会告诉你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是每名医大人的荣光。
有人说援疆充满了泪水;
我们告诉你泪水是因为真情流露,泪水是依依不舍,泪水是因为共同奋斗,泪水是曾经共创辉煌,无泪水,不援疆。
姜艳华: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夏秋已逝,冬去春来整一载。年5月我怀着组团式援疆医疗队一员的强烈的使命感,激动又懵懂地踏上了援疆之路,飞跃万里,跨过天山,来到了祖国的西北边陲——塔城市。初见塔城,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美:在飞过了荒凉的戈壁后,见一片精致的绿洲沐浴在夕阳中,不禁豁然开朗,如至桃园。在塔城一年的援疆工作中,有苦、有甜,有累、有闲,有辛酸、有快乐,有挫败、有成功,我践行着也深刻地理解了:“援疆为什么、来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一年的援疆工作中。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扛起责任,经受考验,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在救死扶伤的工作岗位上拼搏奋战,用行动诠释了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以仁心仁术造福了塔城地区各族人民群众。
李建:援疆是一段经历、一份责任、更是一种精神,感谢援疆让我获得宝贵的人生财富,更是一生的荣耀。在后方学校、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在“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感召下,本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奉献精神,我深深扎根在塔城这片土地上,始终秉承“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红医精神和“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医大校训,兢兢业业为人民群众服务,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和业务特长,成功举办自治区级学术会议、获得省级科研项目、获批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都创造了当地科室的历史。一年来,我收获了援友间的深厚情谊,收获了当地人民群众的口碑,同时打造了一只合格的队伍,留下了对这篇土地深深地热爱。一年援疆路,一生援疆情。愿天耀中华,国泰民安。
李天人:雪峰吹角暮行军,横空廿骑下氤氲,前旌久候沐冷雨,铁鸟犹飞卷阵云。南楼渐欣灯火动,北山休却月色沉,正思锋镝堪佐酒,百战功成未足云。我在辽宁省第四批“组团式”医疗队入疆援塔工作期间,坚决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以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总目标,结合受援单位妇科发展需求和我个人专业特长制定以晚期复发妇科恶性肿瘤化疗为主要突破口的工作规划,并针对临床实际情况,在完成妇瘤化疗工作的基础上及时加强对子宫异常出血诊治和微创手术操作的指导带教,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为中青年医生提供平急诊手术的主刀机会,把我擅长的妇科诊疗知识技能传授给我的各族帮带学员们,尽我所能为塔城地区各族同胞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医院蓬勃发展!祝援友们载誉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