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她很严厉,秉公执法,言词谨慎;有人说她很温和,不乏庄重,细腻如水……
她,就是塔城地区塔城市人民法院员额法官侯玉珍,25年来,她甘当一名真情为人民,公正建和谐的平凡法官。近三年,她审理民商事案件件,结案率%,调解案件件,调撤率达到了94%以上。她以出色的工作业绩化解矛盾止纷争,以崇高的职业道德,忠诚维护法律的神圣与尊严,尽显一名普通基层女法官的时代风采。
群众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
侯玉珍常说日常处理的大都是老百姓之间的矛盾纠纷,虽事情不大,但对当事人影响不小。审判一线工作很累,没名没利,但这份工作能实现人的价值,更多的是一种服务社会的责任,审结一起案件就是解决一起民生,如果能尽早地化解止纷,不仅节约了诉讼成本,更减少了当事人诉累。
年底,十几名外来务工人员来到塔城市人民法院立案大厅,因包工头徐某拖欠工资,而年关将至工人们返乡在即,要求法院帮助起诉讨薪。时任立案庭庭长的侯玉珍意识到该案件涉及民生利益,且人数众多,如果不能尽快妥善处理好,矛盾随时会进一步激化,还可能发生群体性信访问题。她立即向领导请示依法启动诉讼绿色通道。
侯玉珍(左一)调解矛盾纠纷
“工人们谁不想回家好好过年,这一年,他们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忙碌着,就盼着年底结算工资,这是他们的血汗钱啊,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学费、老人医疗费、家庭生活费都等着他们回去解决啊……”
“法官啊,我都说了多少遍了,我真没钱,不信你去查查我的账户。”包工头徐某轻描淡写地说。
召集四次诉前调解后,双方均未达成一致意见,双方情绪都十分激动。侯玉珍依旧不厌其烦地做着工作。
“我理解你也不是故意拖欠,听说有的工人跟你干了两三年了,你要真是一个“黑心”包工头,他们也不会跟着你干这么多年。我猜想你可能遇到难处了,不得不拖欠他们的工资,你可以到法院来起诉,我们帮你依法追回工程款,但是再难也不能拖欠农民工工资,对他们来说,这工资一年才领一次,如果领不到他们一家人年还怎么过啊……”
通过耐心的释法析理,徐某渐渐心生歉意,“侯法官,你都猜到了……我这几年,确实揽的工程多、投资大,部分工程款还没要回啊!难呐!有您这话我就有希望了,您放心,我现在就是借钱也要把工人工资发掉!”随即当场与农民工达成付款协议,双方握手言和。
工人们连连感谢:“侯法官真是咱农民工的贴心人!”
从员额法官到驻村第一书记
年6月,侯玉珍担任塔城市人民法院驻齐巴尔吉迭新区皇工社区“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转变的是身份和环境,不变的是责任与担当,她用自己的为民初心,书写着为民故事,勾画着乡村建设。
侯玉珍(右二)送法进村民家
如何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把法治资源转化为本土资源,这是侯玉珍从驻村一开始就思考的问题。“在农村,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的纠纷为数不少,如不能妥善解决,会伤了村民间的和气,我们要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养成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侯玉珍说。
她发挥专业优势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