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疆土话大百科realID:xjthdbk」
上个世纪50年代初的石河子老街
石河子老街很有名气,在年以前,石河子老街的行政管辖权属于塔城地区的沙湾县,当时石河子老街全名为沙湾县石河子老街。老街位于石河子市西北角,它与石河子市区接壤,老国道、石莫公路在老街交汇,是沙湾县、玛纳斯县城乡居民进入石河子的必经之路。
这里原来叫石河子庄,清朝时期《西域图志》记载为“巴克乎苏”。据《新疆四道志》、《新疆图志》的记载,石河子处原为玛纳斯河河床,后河床东移,此处变为玛纳斯河的一些细小支脉流淌,洪水季节,玛纳斯河又会漫淹而过,遂把这里由开始时的石头河床变成冲积平原,土层深厚肥沃,芦苇乱草丛生。又因地处玛纳斯河渡口处,车马歇息等待渡河,货物集聚,形成最初的物流驿站,大量商贸交易在这里发生。
老街,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官道驿站。《当代石河子城市建设》中记载:清末,石河子已形成小镇。年8月,伊犁、塔城、阿勒泰革命前,石河子属绥来管辖,是迪化——伊犁公路上一个供来往人、车打尖的食宿站。那时候,老街有一条百余米长的东西向的土路街道,有一家高姓小百货店,一家盛姓杂货店,有姓陈、高、曹三家车马店,赵家芝麻糖作坊,马家糖坊,赵家干果店,王家皮坊,还有两家铁匠铺,两家维吾尔族饭馆,都是散户铺面,另有20多户以农为主的住户,共约40余户余人,累计有土平房约1.5万平方米。
年初夏,新疆军区司令员王震和22兵团司令员陶峙岳及两名苏联专家来到石河子,驻扎在石河子老街(当时为沙湾县第四区公所驻地)哈德尔的车马店,在这里筹划决定建石河子新城,并绘制了《石河子拟建新城及公路位置图》。为了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老一代拓荒者就把驿站处称为石河子老街,把今天的石河子市称为石河子新城。
年8月16日,沙湾县人民政府成立,管辖三个区(沙湾区、三道河子区、石河子区),其中石河子区指的是石河子老街。
年,国家部委组织专家来石河子选择14个厂址,沙湾县给予了大力支持,将沙湾县星火公社的二工、四工、六工、曙光4个大队的人口和耕地全部移交给石河子,极大地促进了石河子新城的建设速度和经济繁荣,老街变成了沙湾在石河子的一块犁形版图“飞地”。
年,国务院撤销兵团,批准成立石河子地区。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石河子市。石河子地区辖石河子市、沙湾县、玛纳斯县等,石河子老街仍归沙湾县管辖。年,石河子地区撤销,石河子老街和沙湾县一起回归塔城地区。
年12月30日上午11时,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部署,石河子市人民政府和沙湾县人民政府在石河子润昌蓝海钧华大饭店举行了石河子老街区域行政管理权交接仪式,移交石河子老街区域行政管理权移交给石河子市。
目前,石河子老街辖区面积约为0.8平方公里,包括团结路、民族路等5条道路,沿街各类商户达余户,居住人口上万人。
石河子老街保留着一座老宅子——史家大院。史家大院位于石河子市老街街道团结巷内,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年),是民国时期绥来县第一任县长史秉直出生、生活的院落。
年4月,新疆省成立官驼局,史家的一个儿子史培元当上了官驼局的负责人,承运军用物资至阿勒泰前线,同时史家还承担了运送官粮、军械到伊犁、塔城等地的任务。史家大院承担了这些物质集散的任务,名声远播。年,史培元的儿子史秉直就任绥来县县长至年新疆和平解放,为绥来县第一任县长。
民国时期的财政部长谢彬来新疆考察,他在《新疆游记》中记载:“发绥来。西行……八里,玛纳斯河。河宽里许,滩石塞途,有水处才丈余耳。夏季水势盛涨,须坐水车以度。……二十里,石河子,店铺民居二十余家,为绥来乡镇第一。市西道北里许,有瓦房村庄,询即史培元住宅。”
史家大院是一座四合院式土木结构建筑,门向东开,东西通长32米,南北宽15米,建筑的墙体墙裙为青砖砌筑,其余部分为土坯垒砌,门前有走廊。该建筑一直作为石河子市原食品厂的职工住房,被后人多次拆修分隔,现仅存南屋,其余均已坍塌或重建,外部环境混乱,已看不出建筑的外形。
7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石河子文物保护管理所和沙湾县文物局都多次对此建筑进行调查走访,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年史家大院被沙湾县设立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爱新疆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请一定给本文“在看”、“点赞”,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