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日军侵台,在此之前,新疆已经被阿古柏盘踞了7年,朝廷上的大臣们关于是先“海防”还是“塞防”争吵了许久。
李鸿章说:新疆人穷地瘠,不要也罢,左宗棠给慈禧写了一封信,没想到,慈禧看完吓得背脊发凉,当场就同意西征。
这一战不但救万民于水火,也成为晚清历史中最扬眉吐气的一件事。
大器晚成
左宗棠,湖南湘阴人,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
年,左宗棠出生于长沙府湘明县左东乡左家塅,在家里排行老三。
20岁时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中了举人。之后,连续三次上京考试,三次落榜。
26岁的他干脆回到老家当了渌江书院的校长。
他不喜欢八股文,更喜欢研究民生、时政。
他曾夸下海口,自己带出来的学生,个个都是经世致用之才。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这是左宗棠年轻时挂在书屋的对联,是对自己才学的自负,更是气吞山河的誓言。
38岁那年,左宗棠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个贵人—林则徐。
林则徐从新疆获释进关,途径湖南,林早前对左宗棠的才华有所耳闻,点名要见这个名不经传的乡村老师。
两人一见如故,在湘江的小船上畅聊了整夜。
告别前林则徐将自己在新疆所做的边防建设,水利灌溉等资料赠与左宗棠。
和自己的超级偶像湘江夜话后,左宗棠的注意力就开始投向了西域。
40岁年,太平军急攻长沙,左宗棠应湖南巡抚张良基之邀出山,正式开始自己文韬武略的一生。
49岁,在长沙组建湘军,首战太平军高捷,57岁平定捻军,67岁平定陕甘回乱。
左宗棠一生最大的成绩不是平定太平天国,不是洋务运动,不在福州的船政局,而在西北的新疆。
"海防"与"塞防"之争
年,清政府的天花板被捅了两个窟窿,都要补。
但是当时的清政府已经日落西山了,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大臣们为此吵得面红耳赤。
两宫太后也在中间和稀泥。
什么是海防?
日本以漂流民在台湾被杀为借口,向清政府发难,准备乘机侵略台湾。
但是由于日军水土不服,在和清军对抗中,战斗力明显低下。
日本眼看硬得不行,就改用外交解决问题,和清政府签订了中日《北京专约》,讹了钱就从台湾撤兵。
什么是塞防?
当年乾隆平定新疆大小和卓之乱时,一鼓作气把隔壁的浩罕国也收了,成为了清朝的朝贡国。
但是,浩罕国对富饶的南疆一直虎视眈眈,暗中搞小动作。
经过了康熙盛世后,清朝的国力日渐衰弱,对边塞的控制也逐渐松懈。
到了晚清,太平天国、陕甘回乱很快就波及了新疆。
在一片混乱的局势下,浩罕国一个叫阿古柏的势力逐渐冒出头,一开始他只是抵抗俄国的入侵。
渐渐地,成为了名声大噪的地方诸侯。
阿古柏趁乱开始向南扩张,南疆落入了阿古柏的手中,建立了「洪福汗国」。
当时,南下的俄国人和北上的英国人在中亚大肆掠夺,争得头破血流,想笼络阿古柏当自己的“打手”。
他们暗中给阿古柏送军火武器以及物资,年阿古柏攻陷了吐鲁番,切断了北疆与河西走廊的联。
到年底,又统一了北疆——阿古柏成了全新疆的霸主。
由于阿古柏选择了英国的“示好”,让俄国恼羞成怒,以替清朝“代为收复”的名义悍然出兵占领了伊犁地区。
自此,除了塔城、乌苏等少数据点仍然为清军占有外,新疆几乎全境沦陷。
当时的大清国国力非常虚弱,科技水平上和西方以及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根本不在同个水平线上。
是先解决来自日本方面的“海防”问题,还是先解决沙俄和英国不断渗透所形成的新疆“塞防”问题,
除了外患还有内忧。
两面受敌,主动出击
面对“倭寇逼于东南,俄环于西北”的局势,清政府面临巨大的困局:军费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陕甘回乱已经让清政府几乎耗尽国库。
出兵新疆产生的费用势必就要压缩海防的军费。
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海防派”认为:
不管是“八国联军入侵”还是“鸦片战争”,国外强敌都是从海上登陆,需要加强海军建设抵御船舰利炮。
他们认为新疆远离内陆,属于蛮荒之地。
自乾隆攻灭准噶尔汗国,勘定新疆边界以后,不仅没有向朝廷交过税,反而需要花费钱来驻军。
况且,俄国和英国都盯着新疆,就算拿回来也不一定守不住,东南沿海是税赋重地,海防才是心腹大患。
李鸿章建议,把「洪福汗国」变成附属国驻军能省裁就裁能撤就撤。
身为陕甘总督的左宗棠严厉驳斥了只有牺牲塞防才能加强海防的逻辑明确提出了海防和塞并重。
指出台湾、新疆自古都是我国的领土,一个都不能少;
还分析一旦失去新疆,蒙古也会失守,陕西、甘肃的清军就会被长期牵制。
西北门户无异于门户大开,沙俄和英国狼子野心,两者若联手,北京将岌岌可危。
陕西、甘肃的清军就会被长期牵制,到时西北门户大开,
陕西、甘肃、蒙古等地就有可能悉数被叛军和沙俄攻占。
所以只有主动出击收复新疆才是最好的方案。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秩,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
左宗棠连夜给慈禧写了一封信,提到了满清的发家史,
当年何曾不是从蛮荒之地浴血奋战,最终铁骑入主中原。
几百年后,同样来自塞外的威胁,朝廷若拱手将这个“聚宝盆”岂不是给其他列强做出一个坏的暗示:
边塞地区不用出兵即可瓜分?一旦大大小小的野心家全都会跳出来闹du立,大清朝很快就四分五裂了。
这让慈禧惊出一身冷汗,明白边疆形势刻不容缓,做出决定:“放手去打”。
借钱也要打,做好充足的准备
最终朝廷同意了左宗棠的主张,并任命为钦差大臣,让其督办新疆军务,全权节制三军。
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左宗棠做足了准备:
钱要到位
权力是放给左宗棠了,但是钱呢?朝廷朝廷户部只拨款万两。
后面慈禧又下令各省掏钱,东拼西凑了万两。
这点钱路费都不够,左宗棠通过商人胡雪岩,以广州、福州、上海、汉口四地的海关收入做抵押。
向汇丰银行借款万两,为西征的进军奠定了基础。
粮草充足,部队精锐
筹到军饷后,左宗棠并没有急于出兵,而是先裁兵。
把老弱病残和不愿意西征的士兵,解甲归田给路费,保证筛选下来的6万人是精锐部队。
新疆幅员辽阔,道路崎岖,后勤补给压力很大。
正所谓:兵马未到,粮食先行。
左宗棠开辟新的运输道路,把运输成本压到了最低。
武器升级
阿古曼的军队得到了英国的支持,拥有的大量的新式武器。
左宗棠这边,西方的先进武器能买就买,买不了的,就专门创办兰州制造局,自己去仿制西方手枪和大炮。
外交手腕
将帅需有勇有谋方能成事,这话放在左宗棠身上简直太合适了。
英国看到左宗棠操练士兵,势在必行的样子,就开始搞破坏。
散布谣言说要和俄国一起入侵大众,向朝廷施压,让左宗棠知难而退。
左宗棠也不是吃素的,通过和俄国使者的往来,以及胡雪岩向外国人购买武器的机会,打探到一些消息。
又分析了英国和俄国在中亚因为抢地盘闹矛盾,得出这英国和俄国未来关系,绝不会携手入侵。
在这个基础上,左宗棠采取了“稳住俄国,全力抗英”的外交政策。
在经历了一年的筹备后,年4月,64岁的左宗棠从兰州进军至肃州,出关的清军总数大约6万人。
针对复杂的新疆局势,左宗棠提出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方针。
阿古柏主要盘踞在南疆,北疆的敌军力量薄弱,而且北疆水草丰茂物产丰富。
先收复北疆不仅能遭受更少的抵抗,也能减少后勤压力。
按照左宗棠「速战速决」的方针政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得阿古柏溃不成军。
当年9月,除了伊犁以外,北疆全面收复
年,清军分三路进攻南疆,势如破竹,摧垮了阿古柏心经营的「天山防线」收复全疆。
英国眼见阿古柏势力覆灭,居然不要脸地向清政府提出:
接受「洪福汗国」为朝贡国。
左宗棠回击道:既然英国想要保存「洪福汗国」,为什么不在印度割一块地让他建国,反而要割中国的领土?
英国人哑口无言。
年1月,新疆的战事宣告结束。
得益于左宗棠“稳住俄国,全力抗英”的外交政策,整个过程中,俄国一直袖手旁观。
战争结束后,左宗棠立即调整了外交政策,开始对南疆的英国商人给予保护,传达出缓和关系的信号。
因为此时,大清的敌人变成了俄国。
当时,为了遏制阿古拍的势力,俄国借口“代为管理”占领了伊犁,并且大言不惭说,只要清军
此时的俄国处境十分尴尬,当初俄国打着“代为管理”的幌子占领了伊犁。
并且承诺只要清军收复了乌鲁木齐和玛纳斯就立即归还。
俄国说大话的时候,万万没想到清军还真的把新疆收回了。
这下好,失去了霸占伊犁的理由,又不愿意把这么一块肥鸭子吐出来,于是就各种拖。
俄国的如意算盘终究是落空了,遇到左宗棠这块硬骨头,他能把俄国的嘴巴撬开。
抬棺出征
眼看俄国没有退兵伊犁的意思,于是,清政府在派出了崇厚去和沙滩谈判。
不知道崇厚是被俄国人胁迫,还是伏特加喝高了,脑子一发热就签了《里瓦几亚条约》。
里面最麦国的一条就是:
伊犁城归还给清政府,但是周边的大面积土地
(伊犁西境霍尔果斯河以西、伊犁南境特克斯河流域以及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塔城)地区斋桑湖以东土地)归属俄国,赔偿白银万两。
气得左宗棠拍桌子说“我在新疆辛苦打了一年,从北到南,你就居然给我一座伊犁孤城?我图个啥?”
清政府也把崇厚扔给了刑部定罪,拒不承认《里瓦几亚条约》。
可李鸿章却提出“一了百了”既然已经签了条约,不能毁约,否则会给俄国开战的借口。
左宗棠极为愤怒,对李鸿章的麦国言论,进行了严厉抨击和反驳。态度很明确:
“重新谈,谈不拢就打,我连英国都不怕,会怕俄国?”
于是清政府在年2月派遣外交家曾纪泽(曾国藩之子)前往俄国谈判,为了给谈判增加筹码。
左宗棠部署了周密的进军伊犁计划,69岁高龄的他更是拖着病驱,带着棺材从肃州前往哈密,准备随时进攻。
也就是说,曾纪泽在圣彼得堡的谈判如果破裂,左宗棠直接与俄罗斯硬钢。
到时候,谁胜谁负,还真不好说。
最终,俄国由于第十次俄土战争刚刚结束,财政已经濒临枯竭,无力发动战争。
年2月,双方在圣彼得堡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
清朝虽然收回了伊犁,但仍然割让了霍尔果斯河和喀什噶尔以西共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并且赔偿万的卢布。
曾纪泽在完颜崇厚条约基础上争取了相当一部分权利,收回了伊犁9城。
英国人甚至评论说:“中国人迫使俄国人做了它从未做过的事,那就是把已经吞掉的土地又吐了出来。”
即便如此,左公对于没有收回伊犁的全境结果并不满意,这我们中国来说仍然是莫大的耻辱。
左公千古
处理完西北事务的左宗棠,又风尘仆仆地赶赴东南。
接受马江海战手中福建水师全军覆没的烂摊子,筹办海防来抗击法国。
病重的左宗棠给朝廷上书,力陈加强海防和台湾建省的重要性。
左公74岁中法战争期间,他冒雨巡视福州长门和金牌炮台。
最终病逝于福州对敌前线,然后归葬于长沙跳马镇。
左宗棠幕僚起家,兴办民团,是洋务派运动弄的代表人,他主张塞防海防并重。
塞防之功彪炳史册,事实上,左宗棠在海防方面也出力尤多。
他在福州设立船政局和水师学堂,在兰州开办机器局和工厂。
坚决主张自主核心技术的,年他说:“借不如雇,雇不如买,买不如自造。”
中法战争他是主战派的,并且在法国歼灭福建水师后,是准备重建水师,与敌一决雌雄的,可惜量壮志未酬。
在争夺新疆土地的过程中,清朝内外都有很大的投降派势力。
左宗棠在新疆是一个铁拳,可是清廷内部却是一个筛子,根本没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
没有左宗棠,很多先辈的血都会白流,很多前人的毕生努力都会白费。
然而,新疆已复,大事已成,天山南北,依旧归于华夏。此左宗棠之盖世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