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孙龙珍与小白杨哨所
TUhjnbcbe - 2025/4/11 4:16: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正规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孙龙珍是江苏泰县人,我的老乡。小时候,每年清明节姜小都要组织我们去泰县革命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参观烈士事迹陈列室。有一年老师特地讲道:这位孙龙珍烈士是与苏修斗争时牺牲的,是陈列馆新增加的烈士。我原来以为烈士都是解放前打仗牺牲的,现在来了位新增加的烈士,所以印象特别深。

长大后对边界、地理、军事、历史等有些兴趣,在了解伊塔事件(.4)、珍宝岛事件(.3.2)、铁列克提事件(.8.13)的同时,看到了孙龙珍事件,这才与小时候景仰的这位烈士对上了号,了解到这位牺牲在新疆的泰县老乡的英雄事迹。

孙龙珍(.10-.6),出生于江苏省泰县,年响应国家号召,支边来到新疆,被分配到兵团工二师十二团吐鲁番火焰山化工厂,年4月,参加“三代”工作队。“三代”是“代耕、代牧、代管”的简称,年4月,伊犁、塔城的少数民族农牧民,约6万人投奔苏联,他们离开后,兵团开始进驻,帮他们代耕、代牧、代管。孙龙珍所在的工作队,属于农九师一六一团十二连牧一队一连二班,位于塔城地区裕民县巴尔鲁克山西麓。同年他丈夫于志林也从泰县来到这里。

巴尔鲁克山西麓与苏联交界处存在领土争议,为了保卫神圣国土,兵团同志克服巨大困难,坚持在争议地区放牧、种地,这些不拿枪的战士们,用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与武装到牙齿的苏联边防军人顽强抗争。年6月10日,牧工张成山放牧途中被苏军骑兵劫走,牧一队领导发现情况后,带领40名牧工奔赴出事现场,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并且又身怀六甲的孙龙珍,不顾亲人劝阻,也积极参加了这次行动,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9岁,史称“塔斯提事件(孙龙珍事件)”。

年8月,孙龙珍被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授予“革命烈士”称号,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以烈士名字命名的“孙龙珍民兵班”成立,年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新疆军区的正式授旗,是新疆唯一在边境一线戍边守防的女子民兵班。

后来,苏方在张成山放牧的冬窝子处拉起了铁丝网,企图强行划分国界,我方针锋相对,他们白天刚拉好,晚上就被我方拆除,你拉我拆了几个回合,铁丝网终究没有拉成。

兵团在争议地区开荒种地,“寸土必争”,虽然土地气候环境都很恶劣,但他们从不放弃。大家把这片地叫做“政治田”。

巴尔鲁克山西麓的几处争议地区,包括塔斯提、丘尔丘特、铁列克提等地,总面积平方公里,是当年中苏两国斗争最为激烈的地区,曾发生多次流血事件。塔斯提事件(孙龙珍事件)是其中之一,最严重的是年8月13日发生的铁列克提事件,一支中国边防部队巡逻队在巡逻时遭到伏击,苏方出动了直升机、坦克、装甲车等重型武器,我巡逻队38人全部牺牲。

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中国和新诞生的哈萨克斯坦于年开始边界谈判,年完成巴尔鲁克山西麓地区的划界,平方公里争议地区全部划归中国,孙龙珍等烈士们的鲜血没有白流。

孙龙珍被安葬在巴尔鲁克山塔斯提河畔的哨所旁。

年春节,塔斯提边防哨所的锡伯族战士陈福森回伊犁探亲,在一家人吃团圆饭的时候,陈福森讲述了发生在哨所边那个年代的故事。老母亲流泪了,几夜都没有合眼,儿子归队的时候,她交给儿子20棵白杨树苗。

哨所建在山岗上,周围土质碱性大,没有水源,20棵小白杨有19棵相继枯死,只有离哨所最近的那棵在顽强地抗争着。这惟一的小白杨在战士们精心呵护下,一天天茁壮成长,终于枝繁叶茂。哨所旁有了生命的绿色。这段感人的故事被哨所的一名战士写进了日记,又摘抄在哨所的黑板报上。

年夏,作家梁上泉来新疆边防部队采风,在塔斯提边防连看到了那块写着小白杨故事的黑板报。看过战士的日记后,当天夜里,他一夜难眠,饱含激情一气呵成了《小白杨》——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

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罗喂,

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小白杨,小白杨,它长我也长,

同我一起守边防。

当初呀离家乡,告别杨树庄,

妈妈送树苗对我轻轻讲,

带着它,亲人嘱托记心上罗喂,

栽下它就当故乡在身旁。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小白杨,小白杨,也穿绿军装,

同我一起守边防……

年“八一”建军节那天,歌唱家阎维文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庆“八一”文艺晚会上,第一次演唱了《小白杨》,塔斯提边防哨所从此有了一个新名字:小白杨哨所。

去塔城裕民县巴尔鲁克山,看看从小景仰的孙龙珍烈士墓,是我的一个愿望。

1
查看完整版本: 孙龙珍与小白杨哨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