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居企业出国路有多远?
出口,曾经被许多家居企业形容为第三种 走路 方式。无论是打自主品牌、收购国际品牌还是贴牌生产,只要自家 出 的东西能到国际市场上走走,以何种形式 露脸 都值得。近十年来,随着国际市场需求扩大,中国家居企业的 出口热 也始终高烧不退。 然而,当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袭来之时,这一切都变了:出口订单急剧减少、市场需求不断萎缩,连在巴西拥有大量森林的安信伟光地板老总卢伟光都开始忧虑 市场不好 。此刻,当人们再次将目光聚焦到中国家居企业的种种出国之路时,得到的答案恐怕只能用感叹号、省略号和问号来描述未来。 贴牌出国:感叹号(!) 在中国家居业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 贴牌代工 几乎可以概括成许多家居企业的 出国 方式,简单的 捞钱 方式让不少企业趋之若鹜。如果不是眼前这场突如其来的金融 寒冬 ,几乎没有人怀疑这种以贴牌加工外销为主的出口企业的生存能力。 广东东莞市可谓是家具企业的聚集之地,但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前三季度仅该地区倒闭和迁移的家具企业就达2000多家,而这类企业中绝大多数是以贴牌代工为主的出口企业。 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朱长岭表示,走贴牌生产之路,在原创设计上容易迷失自我,滋长抄袭风,使企业最终失去竞争力。 与东莞家具企业有同样遭遇的还有以陶瓷产业闻名的佛山。据有关统计,去年月份,佛山的出口陶瓷数量比去年同期降低8.7个百分点,尤其在往年出口活跃的10月份,佛山陶瓷出口量下降10.2%,出口值下降22.1%,这种下降比例为近年罕见。按照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会长丁卫东的说法,陶瓷企业的生存环境很严峻,尤其是那些以贴牌为主的出口企业。 国外订单少了,贴牌企业就会立刻面临生存问题。 当然,贴牌出口并非一无是处,在企业成长初期,为了积累资本,靠这种方式使自己在短期内获得一定利益是可取的。 朱长岭感叹道,企业若想长期立足,还需在贴牌中学习经验、塑造品牌、加强研发、不断打造核心竞争力。 品牌出国:省略号( ) 踏踏实实地用自己的品牌拓展国际市场,同样是诸多家居企业的选择。对于他们来说,销量不是主要的,打响自己的品牌才是关键。即便这样,本土品牌的异国之路依然走得很艰辛,尤其在当前出口环境不好的情形下,未来仍是未知数。 靠出口家具起步的非同家具就是一个典型。据其董事长乔印*透露,今年其出口到美国的家具数量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只是还没到亏损的地步。不过,乔印*并没有因此产生悲观情绪,因为早在两年前,他就认为单靠做出口非长久之计,所以提早实现了业务转型,在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等优势渠道里建立起零售终端,现在内销远远大于出口。 3年前在美国成立子公司并推出 ARK 新品牌,且旗下设有50多个销售点的安信地板董事长卢伟光在某家居论坛上曾透露,去年对美、韩等国家的出口也受到了影响,但对安信来说并不可怕,因为过去一年更多是修炼内功。 这一年里,我们通过信息化的改造,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等举措为未来做好了准备。 标致家具孙守江算得上是 品牌出国 队伍中的名人。他不仅早早就把标致家具带出国门,还在德国科隆圈地盖房,建起了1万多平方米的旗舰店,只是如今这个投资了几百万元的店面经营并不尽如人意。不过,孙守江在接受采访时始终认为,这是 走出去 的必经之路,市场需求总是存在的,只是我们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去抢得。看来,品牌出国之路也有难言之隐。 卖场出国:问号(?) 正当 抄底 成为楼市一大流行词之时,家居业也不落时髦玩起了 抄底 ,而且一玩就玩到了国外。2009年,在 出国者 的名单中,人们第一次看到了这样的身份:家居卖场。很多人惊呼: 海外需求减少了还到国外开卖场?脑子发热了吧? 率先 逆势而上 的是LOGO里有牛造型的集美。 我们已经在巴黎93区选了一块地,总面积2.5万平方米,准备把中国的家具、建材、装饰产品整体带过去,建立起一个长期的产品展示、销售平台。 虽然真正的牛年春节还未到,但集美家居总裁赵建国的话语让人感受到其中的 牛气 逼人, 有人认为危机下出国有风险,但有 危 才有 机 ,否则我们哪有机会以低价拿下巴黎这块地,又何来的底气以仅仅相当于北京主流卖场场租三十至四十分之一的日租金出租每个摊位 。 紧随其后香飘海外的还有香河家具城。据香河家具城管委会主任陈刚透露,目前香河家具城已经以极低的价格在法国巴黎拿下一块20年免收场租的地儿,准备带领一批商户到那边开店,直接做总批发。几年前,人们看到更多的是外国企业走进中国;几年后,人们猛然发现,一批批如标致家具、非同家具、集美家居这样的中国企业正厉兵秣马地以多种形式和途径冲向国际市场,国际化征程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必吃的 点心 。对此,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协会秘书长张传喜指出,企业 出国 当然有利无害,只是必须注重锻造品牌,努力做出国际口碑。 (来源:《家居产业》王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