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而言,在塔城可以碰得到“中国农村改革之父”杜润生的一些现代农业理念—发展各种农民中介组织,逐步克服生产规模过小的弱点,公司、企业与农民合作,搞“订单农业”。
塔城地区裕民县哈拉布拉乡喀拉乔克村的红花地是*最大的红花产业基地
恰合吉牧场的变革
从塔城市区出来,在洪积扇平原构成的塔城盆地向东南行36公里,便到了塔城市恰合吉牧场。
与有3个牧业队、4个农业队,以畜牧业为主的窝依加依劳牧场不同,同属于塔城市五大国营牧场之一的恰合吉牧场,是一个农牧结合的牧场,其所下辖的7个生产队中,有4个为农业队。
在恰合吉牧场场部以南工业园区东侧的园林村,就是目前牧场年4月成立的鑫涛土地流转合作社(下称“鑫涛合作社”)所在地。7月下旬,合作社的春小麦还没有收割,但麦籽已饱满硬实,略泛金*的麦浪一眼望不到边。
恰合吉牧场*委书记、场长戴光辉指着面前的麦田对本报记者介绍说,这就是牧场园林队46户农户流转给鑫涛合作社的田地,而目前合作社已获得园林队土地流转经营权余亩,主要种植春小麦和玉米。
相比于内地一些地区,农民将土地流转给种粮大户或企业后,多半会进城打工获得收入,在鑫涛合作社,农户以每亩元的保底价格,签订为期10年的流转合同,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后,即成为合作社社员。
戴光辉介绍说,成为社员后,合作社会返聘农户在合作社务工。按照目前当地农业工人出工价,一人每天可获得元的收入;而以玉米为例,合作社将在市场价基础上对社员加价2分钱收购,实现第三次创收;此外,合作社在经营土地第六年时,将每亩土地纯收入的20%返还给农户,实现第四次创收。
“土地流转之后,统一收购、统一调整种植结构,并降低尿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不打除草剂,并改用产自牧区的农家肥改良土壤,并和石河子农科院合作测量土壤成分,打造塔城的有机食品品牌。”鑫涛合作社理事长刘振涛对本报记者说。
刘振涛说,土地连片集中经营之后,不仅增加了多亩耕地,在统购农资、田间管理等都节省了成本,再加上合作社与丰源公司签订小麦制种协议,每公斤补贴0.1元,以及合作社年仓储能力的增强,每亩地可节约成本上百元。
“每亩麦子亩产在公斤左右,麦子每公斤3元多,加上订单和补助,再除去每亩地八九百元的成本,我们每亩地能见到两三百元的利润。”刘振涛说。
塔城市其他地方,类似的土地流转也在发生,但在流转期限上略有不同。
在恰合吉牧场南部,牧民定居的齐巴尔吉迭新区,从牧民手中承包了1万亩地的本地油葵种植户王海*对本报记者介绍说,他也是通过几户农民组建合作社的方式,从牧民手中流转土地做规模化经营,一般承包的期限有3年,牧民则继续选择放牧。
“5年的也有,如果机井是我们打,每亩地每年多元,如果牧民自己打了井,价格要上浮到多元。”王海*说,“种植油葵每亩地能得到多元利润,甜菜更高,会到七八百元。”
另据塔城市委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截至去年5月底,塔城市已登记农业专业合作社家,涵盖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多个门类。
“我们这里发展合作社已有六七年时间,合作社统一经营有成本和定价优势,可以抵御市场风险。”塔城市*协前主席沈纪先对本报记者说。
特色产品的“订单农业”
据沈纪先介绍,除了近几年合作社在塔城市迅猛发展,当地农业另一个不可忽略的经济形态就是“订单农业”。
“大企业和一些社会收购机构提前和农户(合作社)谈好相关农产品的价格,收获的时候,市场价高于订单价,就随行就市收购,低于订单价,就按照订单价来收购。”沈纪先介绍说。
沈纪先透露说,作为*玉米的主产区,塔城市有六成玉米都通过“订单农业”收购,收购主体主要是饲料企业以及酒精厂。而今年,塔城市玉米种植面积已达76.08万亩。
不过,“订单农业”能起到保护农民利益的作用也非绝对,玉米价格下滑时,企业可以在收购“扣杂”上做文章,特色农产品更容易受到“订单农业”的保护,比如可做药用的红花。
*最大的红花产业基地,塔城地区裕民县,7月底正是红花收获的季节。裕民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郭标玺对本报记者表示,裕民县种植红花已有几十年历史,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20万亩之间。
在裕民县哈拉布拉乡喀拉乔克村一片一直延伸到山脚下的红花地边,该县农技站站长王世卿对本报记者说,每年裕民的红花丝都供不应求,为了收购到足够多的红花丝,分别来自山西和浙江的两家制药企业,甚至要和种植户签订协议,建立基地驻点收购。
喀拉乔克村红花种植户单新长对本报记者说,今年他种了22.5亩红花,目前雇用了10个来自山东、四川等地的采花工帮他采摘红花,3天一遍,一共需要18天采摘6遍。
“虽然红花种植在云南也有分布,但是由于*光照时间长,雨水较少,红花丝里的药用成分含量更高,它又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所以就比较抢手。”王世卿说,“干红花丝收购价格连续3年每公斤稳定在85元~95元,低于这个价格花农就不卖了。”
据王世卿透露,上述一家已建立收购基地的企业,每年给花农一定补贴,并比市场价每公斤高2元收购,但是红花要按照他们的要求来种植,尽量不打农药,“把村长聘为大田生产技术指导,给一定补贴来监督种植。”
塔城地区正在酝酿的另一个特色农产品,则是已在哈拉布拉乡、恰合吉牧场等地栽上的高酸海棠。
塔城市林业局局长戴晓龙对本报记者说,高酸海棠是伊犁一个老专家花了20多年的时间才选育出来的品种,也是世界上独有的红肉苹果。
高酸海棠的价值是如何被发现的?
“我们拿着它(高酸海棠)的果汁到德国和美国参加农产品展会,荷兰一个欧洲最大的饮料加工企业拿去做化验,说它在同类水果中酸度是最高的,这个企业就找到我们要合作。”戴晓龙说,“这个品种花青素非常高,和蓝莓不相上下。”
由此,年高酸海棠在塔城作为特色产业开始推广,并分三年分别给种植户元、元和元种植补贴。
“我们已经种植了3万亩,计划把基地做到5万亩,也只种这么多。”戴晓龙说,而目前,塔城市正在和深圳、大连以及荷兰分别负责加工、有机出口和到欧洲再加工的三家企业对接,在塔城当地建立一个高酸海棠合资加工企业。
“我们将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收购,然后生产酸性果汁,它的国际需求量比较大,主要是出口,去年每吨出口价在2万元~3万元之间。”戴晓龙说。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温馨提示和你一起畅想人生
点击右上角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