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在行动西昌全域旅游发
TUhjnbcbe - 2020/12/20 23:30:00

己亥年农历大年十五已过,在西昌,来自川内自驾游客仍然络绎不绝,旅游热度依旧不减,邛泸景区依然人头攒动,来来往往车辆穿梭不停,晒太阳逗海鸥赏花卉品美食,不少游客表示他们专程选择大假过后来西昌晒太阳,甚至还有不少游客直言就根本没打算离开这个温暖之地。

2月17日,来自成都的游客陈先生高兴地说:西昌邛海边的康养小镇定位非常好,很适合我们这样退了休的老人在这里过冬,不管是住的设施还是吃的内容,都很不错。每年的冬天,我们都会到西昌来,这次来了后陆陆续续发了照片回去后,随着我的脚步已经来了三批人了,都对这里赞不绝口。

游客程先生介绍西昌

开展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工作,是四川省委、省*府着眼于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第一时间内,西昌以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扎实的基础设施建设,主动积极投身于创建发展之路,以期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借此次创建契机进一步提升西昌旅游服务的质量和品牌,有效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创建工作。

 *策保障支撑顶级规划引领

长期以来,西昌市*委*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将文化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或先导产业,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创新建立**统筹、部门联动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协调机制,文化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近年来,西昌持续发力,建成了全国首批、四川省唯一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围绕旅游创建了68项国家级品牌,旅游实现了首位产业发展,块头大、基础好。通过“*金十年”发展,“铂金十年”发力,县域经济得到大力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基础条件有了较大提升,基本财力能够持续保证基础投入。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89位,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第62位、中国品牌城市百强榜第44位。

早在年,西昌借全省旅游发展契机,对全市旅游进行了高层次的科学规划,邀请国内一流的团队进行规划设计,根据实际和时代要求,数十次修订,拿出来了一张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宏伟蓝图,经过“*金十年”“铂金十年”的艰苦奋斗,通过将效果图变施工图,逐步将蓝图落实落地,描绘出宏伟的“锦绣十年”。

为确保西昌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有效推进全域旅游建设。西昌市委市*府要求,以*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新布局,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加快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优化旅游资源配置,提升软硬件水平,改善旅游发展环境,创建特色旅游品牌,全力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西昌市“铂金十年”“”发展方略,通过创建天府旅游名县,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健全旅游产品体系、提升综合保障能力,为西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逐步将西昌市建设成为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年:进入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创建行列;

年:成功创建为首批天府旅游名县;

年:力争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年:建成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产业体系业态丰富生态环境特色分明

按照“旅游产业要素齐全,产业布局合理,融合发展上水平,业态丰富,形成县域特色化旅游产业体系”要求,西昌市旅游已成为首位支柱产业。按照全域生态、全景旅游、全城度假的理念,围绕“七彩西昌·阳光水城”城市定位,以生态统领旅游业发展,坚持阳光生态、民族风情、航天科技三位一体,以邛海泸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极核,以彝族文化为灵*,以休闲度假业态为支撑,放大康养旅游产业新优势,将西昌建成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全域旅游格局已基本形成,全域统筹规划、全域合理布局、全域服务提升、全域系统营销,实施“旅游+”和“+旅游”发展战略,推动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商贸业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与文化、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的融合发展,培育健康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商务旅游等新业态,推动旅游业全区域、全产业、全业态发展。年,3A以上景区要达到10个。

旅游综合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对全市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关联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深入推进旅游与各行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形成三次产业相融互动、多种业态竞相发展的产业新格局,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和社会共建共享,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年,旅游及相关产业税收占本地税收18%以上,旅游从业人员占当地从业人员总数比重18%以上,农民旅游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15%以上。

全域提升旅游功能,围绕旅游六要素,全面提升景区旅游交通、旅游厕所、旅游集散、智慧旅游、旅游导览标识、旅游资源与生态保护等基础设施及服务功能。

在全面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保护机制完善、制度健全,全域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县域生态环境优良推进中,全域提升乡村旅游,依托西昌“乡村十八景”,创建一批3A级以上旅游景区,以创建“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市”为抓手,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实施一批旅游项目,围绕建设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打造一批康养、休闲、度假、文化、体育、会展等旅游产业基地,形成多元化特色旅游精品,加快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

旅游安全管理机制完善、制度健全,实施效果良好,近年来未发生较大及以上旅游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重大历史文化资源等破坏责任事件,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旅游市场影响巨大

景区公共服务齐全

西昌,老天爷异常垂青这里,春天栖息在这里,嫦娥从这里起飞,这里有中国的动植物基因库,常年温度17℃,优良天气长达多天,奇花异草蓬勃生长,是中国不可多得的旅游宝地、康养胜地。

在高标准高水平科技含量高的规划引领下,西昌经过12余年的高速发展、弯道超车,始终坚持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力推动发展方略升级。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国旅游城市榜20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一块块“国字号”名片的背后,是西昌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全力推动旅游“首位产业”跨越发展的努力。

进一步明晰西昌发展定位,对接省委“一干多支”、州委“干支协同”发展战略,凸显西昌作为攀西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安宁河谷区域“主干”的特定定位,旗帜鲜明提出“加快建设国际阳光康养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川西南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金融商贸中心和川滇结合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攀西地区中心城市,全面建成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的发展定位。

年西昌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亿元大关,实现一般预算收入43.93亿元、总财力超过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9.54:35.21:55.25,继续保持由“”向“”的历史性转变,被评为全省年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始终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力推动文化旅游升级。央视“魅力中国城”文化旅游博览会永久落户西昌,荣登年度魅力文旅发展潜力城市榜首,第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凉山·西昌”星,助推西昌城市魅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牵引西昌文化旅游产业加快转型。年接待游客达到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达到亿元,成功创建四川省科技旅游示范基地。

丰富提炼文化旅游内涵,对接新时代文化旅游发展新趋势新态势,梳理找准资源禀赋,彰显放大特色亮点,充分挖掘民族文化、湿地文化、知青文化、建昌文化、红色文化、健康养生“六大”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民族风情文化体验之旅、生态文化发现体验之旅、知青文化发现探索之旅、南方丝绸之路发现之旅、重走长征路发展之旅、长寿文化发现之旅“六大”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加速文化旅游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加速提升文旅产业发展力。

强化规划牵引,《邛海-螺髻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正式获批,抓紧实施《邛海-螺髻山风景名胜区邛海西岸详细规划》《邛海-螺髻山风景名胜区邛海北岸详细规划》系列详规编制报批。西昌青山机场新增进出港航线7条、达到19条,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有序推进,G5京昆高速公路泸*段改扩建即将贯通,G、G、G西昌市过境段建设加快推进,逐步实现旅游交通便利化。

推进旅游市场综合整治,旅游环境明显有序,游客群众安全感明显上升,旅游景区(点)乱修滥建等各类乱象明显遏制。高质量打造文化旅游项目。创建一批旅游景区,茅坡樱红AAAA、百花深沟AAA景区通过省上资源评估,凤凰葡园AAA景区通过创建验收;实施一批文旅重点项目,培育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万科17度、建昌古城、未来城、洲际国际酒店、航天塔城市交通换乘枢纽、川兴国际会展中心、邛海北岸高端酒店群等文旅项目有序推进;举办一批文旅大型活动,高质量举办邛海湿地国际马拉松赛等各项体育赛事,举办邛海湿地音乐节,实施建昌古城灯会、礼州古镇庙会、邛海开海节等地域文旅项目;推动“七彩西昌·阳光水城”建设,启动安宁河“农文旅”生态长廊西昌试验段一期工程和“河湖公园”建设,成功举办全国首届河湖公园建设论坛、全州新型城镇化建设现场会。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抓实“书香西昌”建设,要求每个街道至少建成一个书城、书局、书房或书店;开启第四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新征程,城市形象、城市品质、市民素质不断提高。

构建产业转型制度设计,围绕“稳一退二进三”“八个一批”“6+X”产业集群,出台《关于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二十条实施意见》《建设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的实施方案》等*策文件,引导支持产业转型发展。

厘清新经济新业态培育壮大思路,深挖数字通讯、现代制造、休闲康养、换季总部等方面发展潜力,推动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成为西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成为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全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亿元、增长65%,商品房销售万平方米、增长98%,销售额亿元、增长%;西昌被确定为全省首批22个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试点县之一;年,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6.7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4%;年空气优良天数率达到98.4%,继续保持全省县(市区)前三名。

启动并完成《邛海流域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实施方案》《海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安宁河谷生态走廊试验段概念性规划》等重要流域规划。继续深化“厕所革命”、建设“星级厕所”,完成单体设计座、新建改建公厕竣工42座,在建公厕72座。

■■■■■对标整改大清单集聚力量抓落实

西昌作为凉山州的州府,以绝佳的“六度优势”(温度、湿度、海拔高度、负氧离子浓度、洁净度、优产度)和邛海湿地为依托,围绕“打造国际休闲度假旅游会议目的地、四川旅游发展次中心”目标,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在脱贫攻坚中作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典范。

创建天府旅游名县西昌市有信心、有底气,有压力、有薄弱,更有责任、有担当。为确保西昌市创建成为天府旅游名县,年2月14日下午,西昌市召开创建天府旅游名县迎检动员大会。

市委市*府要求,督促抓好突出问题的整改,针对旅游设施不完善、建构筑物不协调不生态、民族元素不足等共性、个性的问题和不足,对旅游服务设施和标识标牌、环境卫生整治、明码标价、诚信经营、景区智慧旅游平台、智慧旅游建设等工作进行提升完善,现场研究并提出具体明确的限期整改要求,

全力以赴、只争朝夕,切实抓牢抓实抓细创建工作,做好“六个坚持”、“六个引领示范”:坚持全域旅游理念,在创建思路上引领示范;坚持整体功能提升,在精品旅游线路上引领示范;坚持突出地域特色,在优势旅游产品上引领示范;坚持高质量发展,在产业融入上引领示范;坚持创建为民,在补短板上引领示范;坚持立足长远,在构建旅游产业发展长效机制上引领示范。

切实做到“三个强化”:强化组织领导再深入,市领导要深入创建一线亲自抓,各单位要坚持“一盘棋”思想,加强沟通协调、通力协作。强化职责分工再细化,各责任单位要细化任务、明确分工,坚决做到事事有人抓、项项有人管。强化督导问责再逗硬,要持续跟进创建工作,严格逗硬奖惩,全市上下要把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作为推动西昌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引擎,打出“组合拳”,凝心聚力确保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推动西昌在全省旅游大发展中勇立潮头、走在前列。

来源:凉山日报

编辑:徐思颖

推荐阅读

·李俊:讲担当讲责任讲情感,不折不扣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

·罚款一万!西昌公安对小区物管开出首张罚单!

·整治乱修滥建西昌在行动!

·因爱成就新生,我们一起去献血

·中考要考游泳?教育部回应了!

·刚刚!西昌市机构改革方案公布!一图看懂!

目前000+人已

1
查看完整版本: 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在行动西昌全域旅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