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辽宁大力推进教育援疆,在兴建教育设施、提升教学水平、培养师资队伍、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急需人才、推进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在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国发展网国家援疆频道在首页头条刊发了辽宁教育援疆的相关报道,以下是报道全文:
辽宁援疆:奋力谱写新时代教育援疆工作精彩华章中国发展网讯辽宁援疆前指*组坚持“为*育人、为国育才”的原则,把教育援疆作为“造血”工程来抓,不断加大教育援疆支持力度,推动“一地两师”教育均衡发展。“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援疆资金5.7亿元,建设教育教学场地2.6万余平方米,受益学生5万余名。其中,年投入教育援疆资金1.19亿元,计划实施教育援疆项目34个。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一地两师”教育水平显著提升、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教育人才交往交流交融覆盖面不断扩大。
充分发挥“万名计划”支教教师作用全面提升“一地两师”教育教学水平
为响应国家“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年,辽宁在全省范围内优中选优、强中选强,遴选名优秀教师进疆支教。
援疆教师结合当地教育教学实际,推广辽宁教学经验做法,开展各学科集体备课、示范教学、课题研究、专题讲座等活动,帮助“一地两师”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达到以研促教的目的,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以“青蓝工程”为导引,援疆教师在保障基本教学工作外,更注重发挥对当地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采取“一带一、一带多、师徒结对”等多种方式,帮助提高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努力为“一地两师”培养一支带不走、用得上的高质量师资队伍。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
为进一步加强对受援地的智力帮扶,切实办好各级各类教育,辽宁援疆每年为“一地两师”培训骨干教师、校(园)长、班主任、职教专业教师等名,受援地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和教学能力显著提高。年辽宁省遴选50名专家名师开展“送教进疆”活动,举办示范课节,研讨交流课节,校长论坛、学科讲座45场,答疑解难互动交流场,余名师生将现场受益;同时,按计划选拔40名受援地教师赴辽培训。
创辽宁组团式”职业教育援疆品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辽宁援疆前指*组针对塔城地区产业基础和产业人才需求,“组团式”支持再造塔城职业教育体系,并取得显著成效。自年起,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辽宁轻工职业学院、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14所知名高职院校每年遴选14名专家学者,组团支援塔城地区筹建高职院校,主持编写塔城地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5项建设规划,制定了学前教育、护理、会计等63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核心课程标准。
年5月,教育部批准设立塔城职业技术学院,结束了塔城地区没有高校的历史,计划9月招生人。同时,辽宁省5所知名中职学校与塔城地区8所中职学校建立了对口帮扶机制。
在辽设立内高班、内职班培养基地为“一地两师”培养急需紧缺人才
年以来,辽宁省从示范性高中范围内选择教育教学实力最强的辽宁省实验中学、东北育才学校、大连市二十中学等3所学校建立内地高中班培养基地;在沈阳汽车工程学校、沈阳现代制造服务学校、抚顺农业特产学校、鞍山钢铁学校和辽宁职业学院等5所学校建立内地中职班培养基地。目前辽宁省内高班在校生近1名,内职班在校生近名。
年,辽宁省继续加大赴辽就读学生工作力度,在“一地两师”接收内高班学生名,接收内职班学生名。
落实辽宁高校援疆定向招生计划为“一地两师”培养高素质人才
年—年,辽宁省29所高校向“一地两师”投放名对口援疆定向招生计划。年,辽宁省27所高校向“一地两师”投放名对口援疆定向招生计划,其中塔城地区名,兵团第八师、第九师名;投入援疆资金万元支持87名预科定向生的额外培养费用。年,在辽宁省高校招生计划压缩的情况下,省内有关高校继续落实辽宁高校援疆定向招生计划,继续保持招生计划不减、支持费用不减。年以来,共投入援疆资金.2万元,资助*籍“一地两师”贫困学生名,确保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就读、消除贫困家庭后顾之忧。
加强“一地两师”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教育资源和服务共享
年以来,辽宁投入援疆资金万元,用于“一地两师”中小学多功能教室、教育教学设备和远程教育系统等项目建设,加快受援地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累计建设多功能教室30间、计算机教室36间、录播教室33间、虚拟实验室2间,配备交互式触摸一体机套、学生电脑台、笔记本电脑台、教师备课机台、智慧黑板套、多方互动教育视频系统59套、班班通媒介体10套,地区全部中小学校实现宽带网络全覆盖。
以上项目的投入使用,建成了“一地两师”与辽宁教育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和地县两级共享开放的区域教育云平台,为“一地两师”教育信息化发展注入了强心剂。疫情严密防控期间,利用建成的教育云平台开展网上云课堂教学,实现两地师生同步教学、同步教研、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来源:中国发展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