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巴哈台十苏木蒙古
历史概况(摘要)-(二)
作者:门德别列克苏仁加甫
抗日战争时期至*解放前的十苏木蒙古受苏联十月革命影响,十苏木蒙古的早期开明绅士巴图乔伦(—年十苏木总管)、马尔格勒达(—年十苏木总管)等进步人士,早期知识分子柯克尔孙(—年十苏木总管,—年三区额敏县副县长)、阔克吉克等人和受革命影响的知识分子达夏甫(生于年,年逝世。—年为塔城专员公署副专员,后为畜牧厅厅长,自治区*协副主席),乌勒扎巴图(生于年,年10月逝世。现代*蒙古族文学奠基人,诗人、作家。原为*人民出版社蒙编部主任、《启明星》创始人,额敏县*协副主席)等一大批人,为十苏木蒙古甚至额敏各族人民进步事业的发展,起到促进和带头作用。
年,*省*府在伊犁、塔城、阿勒泰设《*日报》分社。达夏甫,在塔城负责创办《*日报》蒙文版,宣传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革命思想,及时报道十苏木蒙古等各族各界支援抗日救国活动情况,于是,号召和引导十苏木蒙古走向革命道路。年8月份成立了《*蒙古族文化促进会额敏县分会》,简称《蒙文分会》。动员民众开展支援抗日活动。该报年1月11—14日版报道:“年12月15日,《蒙文分会》召开募集寒衣动员会,十苏木民众自愿捐助寒衣费计大元宝6个,省银票两”,(22)还报道“十苏木蒙古第五次募捐大元宝27个,省银票万两,*金二两,一枚金戒子”。(23)年盛世才的伪装面目彻底暴露,为加强他的法西斯独裁统治,屠杀共产*人,镇压进步人士,清除一切革命力量及其活动,破坏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于是历时五年的《*报塔城分社》被迫停刊,*报(塔城)维文版总编赛福鼎·艾则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被解除工作,蒙文版负责人达夏甫回额敏,医院成了一名卫生员。年8月份达夏甫创办三区革命塔城行*报《人民之声》蒙文版,年底达夏甫调往伊犁后,将该报改为三区*报《自由之感》报蒙文版,于年元月出版,达夏甫任总编。年12月,达夏甫任塔城专署副专员,他到任后除参与全盘的领导工作外,又组织人员恢复蒙文《人民之声》报。年1月3日,为了表彰达夏甫同志追求真理,为革命忘我工作精神,他被授予“解放”一级勋章。(24)年9月,达夏甫作为三区革命代表团成员,随团来到乌鲁木齐参加欢迎中国人民解放*进疆活动。同年12月,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年12月17日,*省人民委员会成立,达夏甫被选为人民委员会委员、*保卫和平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任畜牧局局长、农牧系统*委书记。年,达夏甫向中共*分局和*省*府提议创办《*日报》蒙文版,他的建议很快被接受批准。同年8月1日《*日报》蒙文版出版时,《人民之声》报停刊,编辑部人员调入《*日报》蒙编部,充实了蒙文编辑人员队伍。年4月19日,*省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简称各代会)第一次会议在乌鲁木齐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省《各代会》常设机构—协商委员会。包尔汉当选为主席,高锦纯、赛福鼎·艾则孜、达夏甫等6人当选为副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在达夏甫等人的鼓励和引导下,十苏木蒙古民众慷慨解囊,捐钱捐物捐马,表现出最大努力。如,年额敏县为“全国第四届空*节捐献的两架飞机”(25)和“年为支援抗日战争,全县捐献的匹*马”和粮食(26)的一大半以上,由十苏木蒙古族民众完成的。
年阿勒泰乌斯满土匪,到处枪杀无辜民众、抢劫牲畜财产,十苏木蒙古群众遭受严重灾难。特别是哈苏扈特(乞儿吉思)苏木首当其冲,损失严重。土匪团伙烧毁哈苏扈特(乞儿吉思)库热寺庙,枪杀掠夺哈苏扈特苏木的同时,疯狂地向西侵袭,如狼似虎,杀入额敏县腹地。“山雨欲来风满楼”,在额敏境内出现动荡不安的气氛和迹象日益严重,当地的有些亡命之徒,引狼入室,配合抢劫。但国民*县*府,不管人民死活,不动一卒一兵,不给一枪一弹。因此,土匪团伙随心所欲,无恶不作。在此情况下,在达夏甫、乌勒扎巴图等人的指导和带领下,十苏木蒙古民众自身组织自卫队多人马,帮助将群众和畜群向后方转移的同时,强烈要求并迫使国民*县府提供武器。国民*县府无何奈何,勉强发给了二十来支步枪。此后,十苏木蒙古民众,开展反匪自卫活动。自卫组织与和布克赛尔游击队(宗古鲁游击队)联系,将在额敏东山夏牧场的匹国民**马全部赶送和布克赛尔游击队。这事对国民*县当局当头一棒。自卫队本来计划是通过和布克赛尔游击队,将一部分马匹经察罕鄂博市场送往苏联买回武器,武装自己打土匪和反抗国民*反动派。由于泄露机密,参与此事的才登巴图,才登克希克弟兄两和巴音布尔(均为哈苏扈特苏木即乞儿吉思苏木人)三人被国民*特务杀害,十几位十苏木要员被诱逮逮捕。既然多部分人前后出来,但有些人员已失踪,后听说秘密杀害。国民*怀疑达夏甫和乌勒扎巴图等人,采取调虎离山计,故意将他们送往乌鲁木齐*训团学习。
为推翻国民*反动统治,解放*的斗争年代,十苏木蒙古民众前后送去近名英雄健儿,参加三区革命*,写下了浴血奋战的历史。年7月21日额尔代率领的三区革命*蒙古骑兵营在麦里山游击队的配合下攻打托里,占领庙尔沟和雅玛图石峡沟等地,打败打散国民*守*多人,摧毁国民*匪*前沿要塞,切断国民*乌苏匪*指挥部与塔城、阿勒泰的*事要道,并阻止、击退来自乌苏和额敏的国民*援*近人的进攻,为三区革命*攻克额敏、塔城开通道路。7月23日,三区革命*先前部队到达离额敏15公里的固尔图时,额敏蒙文分会派明·马德尕为首的12人的慰问小组,前往固尔图,慰问和迎接三区革命部队的到来,报告额敏情况,并代表额敏十苏木蒙古民众表示欢迎三区革命*。三区部队也欢迎他们并与他们交谈,了解国民*部队在县城的部署和县城地形情况,同时给他们布置几项任务。慰问小组返回县城后,立即组织人员,完成三区部队交给他们的的各项任务,配合三区革命*进攻额敏积极工作。7月27日,三区革命*攻打额敏县成,28日战斗结束,额敏解放。十苏木蒙古民众积极支援三区革命,并响应号召,自愿送子女报名参*。参加民族*的十苏木蒙古士兵多部分作为蒙古骑兵部队的一个连,跟随大部队,参加攻打国民*匪*前线总指挥部所在地乌苏的战斗,经过三天三夜激战解放乌苏,并参加解放独山子、沙湾等地的战斗。同年8—9月,骑兵部队扩编为三区革命*蒙古骑兵团即八团,驻守独山子等地。之后十苏木蒙古子弟兵,跟随蒙古骑兵团,参加了阿尔泰剿匪战斗。参*青年玛尔格勒岱、巴图乔仑(察哈尔苏木人,一次战斗中牺牲)、阿拉西、才布克等人前后在该部队任连长,奥曼、才布麦德克、额尔德尼巴图、额尔德尼等人前后任排长。阿拉西后为任伊犁州人大副主任,奥曼任博州*委宣传部部长。才布克在参加解放乌苏、阿尔泰察罕屯古、奇台等地的战斗和剿匪斗争中几次立功。上世纪50年代,他转业到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工作至离休,任邮电局局长。年7月份,以上级指示,额敏县三区革命青年团宣传动员广大青年参加达列里汗(三区革命领导人之一)部队,去阿尔泰参加剿匪战斗。额敏县名蒙哈青年报名参*。其中有哈克里、乌图那生、杜古尔加甫、恰丹、尼木达尔、乌里杰巴图、宝云布提库、巴达西等许多十苏木青年。他们四天三夜长途跋涉到布尔津县城就与土匪团伙开始战斗。他们在拜特克(现称北屯)山、清河,福海等地与乌斯满土匪团伙浴血奋战。哈克里,因多次参加战斗,累立战功,解放初期,以战斗英雄身份参加全国“群英会”,受到毛主席、朱德总司令的接见。乌图那生复员后在额敏县工作,先任*府副县长、后任县*协副主席。
解放后十苏木蒙古民众,响应*的号召,捐献出大量的物质、牲畜和资金,大力支援 和地方工业建设。如-年为 ,全县捐款元(旧币),捐献骆驼43峰,马匹,牛头,样只,粮食普特(1普特=16.38公斤)。(27)据不完全统计,以上捐款、捐献的牲畜和粮食的一半以上为十苏木蒙古募助的。据说,为 ,十苏木蒙古捐献牲畜近一万头(只),其中叫那克西的一个人捐献0只羊,这些牲畜由额敏县蒙文分会负责转交部队的。值得提的一件事,十苏木蒙古民众,大力支援兵团屯垦守边事业。在上世纪50年代末兵团农七师三管处进驻额敏县,为了及时解决兵团机关和职工的住宿问题,十苏木蒙古族群众,响应*的号召,腾迁出自己的家园—“蒙古街”的几十座院落几百间房屋,无偿给兵团使用。(当年的蒙古街现在的兵团农九师师部所在地)接着不久,有余亩的菜园、林苑和羊圈的蒙古学校也腾给兵团使用,这所学校医院。十苏木蒙古群众又为兵团团(农九师庙尔沟种羊场)腾出几十所冬窝子和草场,使他们无偿使用。事过30多年后,上世纪90年代初,地方与兵团协商,解决了民众的房屋和冬窝子问题。额敏县蒙古族群众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为兵团减轻经济负担,加强地方和兵团的团结,为社会的稳定和边境的安定,起到了很大作用,应有载入史册的资格。
图片:呼吉尔图野果林(霍吉尔特野果林)/图片转自网络
图片:也迷里河(额敏河)/图片转自网络
图片:巴尔鲁克山秋景(图片转自网络)
《伊塔事件》时期的十苏木蒙古
20世纪60年代,在苏联驻伊犁、塔城的外事机构的操作下,引发伊犁、塔城边民大量外流,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乘机煽动破坏,严重干扰了*的和平安定,*治、经济损失巨大。尤其是上世纪60年代在苏联伊犁、塔城领事馆和苏桥组织的煽动并引诱中国公民非法越境去苏联接连发生。同时他们诽谤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严重干涉中国内*,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由于他们的长期策动,年4月份,塔城边民开始越境外流,苏方在边境开通二十余处通道,事态不断扩大。于是伊犁、塔城地区大量边民非法越境外流,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据记载,,当时越境外流人口5.6万,带走30万头牲畜。年5月29日,伊宁市发生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煽动反革命暴乱,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在伊宁聚众煽动,破坏车站,冲击州*权机构,**机关严重受损,州人委办公大楼曾一度被他们抢占,档案等机密资料枪支武器被劫,**干部和武装人员多人受伤。“于年4月14日—6月10日之间,发生塔城、额敏、裕民三县人非法越境(实际越境人)去苏联事件(即叫外逃事件),造成重大损失。边民越境(外逃)事件,使塔城专区部分社、场**组织解体,误耕农田亩,损失牲畜头,直接经济损失万元。”(28)边民非法越境去苏(外逃)事件,给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与此同时,在伊犁地区均有类似事件发生。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伊塔事件”即“伊犁塔城边民非法越境去苏联事件”。在这非常时期,额敏县十苏木蒙古族群众,旗帜鲜明地,坚决站在*和*府一边,用户*和*府指令,保卫边疆,捍卫祖国尊严,保护国家和人民财产。当时,“塔城县人”外逃,(29)国家和集体大量畜群无人看护,损失特别严重。为了及时挽救公共财产,减少损失,根据上级指示,额敏县和托里县*府,组织工作组,宣传、动员额敏县和托里县部分社场员工搬去塔城,补充塔城县各社场缺员工作。于是额敏县哈苏扈特(柯尔克孜)苏木户群众和托里县10多户蒙古族群众,响应*和*府的号召,离开几世纪繁衍生息的故土,搬到塔城县边远山区,分驻6个社场,挽救牲畜、保护田间,恢复生产。从此,他们成了塔城县居民。由于居住分散,起初子女已失去蒙语授课的条件,几十年已过,他们逐渐失去了用蒙语交流的条件。但至今他们没有一句怨言,一直拥护*和*府,发展生产至今。这是多么感人的自我牺牲精神。他们的这种以生命保护国家财产,保卫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捍卫祖国尊严的光荣事迹,永垂史册!
图片:柯尔克孜族(图片转自网络)
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简况
十苏木蒙古人民,早就开始着手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早在“—年,察哈尔苏木左领胡必图办一所流动村塾,有十苏木30名学生读书。年2月(宣统一年)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扎勒彭嘎在楚呼楚(今塔城市)建立“养正学堂”,(27)十苏木青年30多人在这所学堂读过书。他们是十苏木蒙古早期知识分子队伍的主体和主力,是十苏木蒙古进步事业的组织者。在他们的不懈努力,—年各地相继办家塾、村塾、流动学校和寄宿学校。“年十苏木总管巴图乔伦带领民众集资2只羊,头大畜,个大元宝,斗小麦,在额敏县城,建立第一所正规寄宿小学,第一年90名学生,第二年多名学生读书。”(30)教语文,数学、自然、汉语和满语。“年5月份又是巴图乔伦总管建议扩建蒙古学校,并号召民众自愿集资。十苏木民众响应号召,最多的捐只绵羊,5个大元宝,最少的捐1只羔羊等,共集资0斗小麦、只绵羊、40头大畜,扩建为一所拥有12间教室、4间教师办公室、学生宿舍、教职工和学生食堂、伙房、库房等齐全的四年制正规寄宿小学。当时学校还有多亩菜园子、一群羊、一座磨坊和畜圈。”(31)学校一切费用和教师的工资,全部由十苏木民众提供。年学生达多,教职工15名。同时在《蒙文分会》的动员下,十苏木民众中多户在学校附近盖建房屋定居,为子女上学提供方便。于是,在额敏县城形成了一条街—《蒙古街》。可惜,与额敏和兵团农九师历史相连的街名——《蒙古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被消失。
《近代*蒙古族历史档案》中说:“年(民国二十八年)额敏县《蒙文分会》公布的5个月来支援教育筹募基金收入情况如下:第一次自愿捐省票万两,大元宝3个,马5匹。第二次捐助大洋元,大元宝9个”。(32)
年《蒙文协会》(原蒙文分会)解散,把财产移交*府部门。据十苏木蒙古开明绅士明·马德尕老人(蒙文会负责任之一)记录的材料中所记的移交财产有:“*金24两、大元宝45个、绵羊0多只、山羊70多只、马匹、牛80头、骆驼29峰、小麦斗、各种饲料普特。”(1普特=16.4公斤)(33)
十苏木蒙古民众,不仅为额敏县蒙古族捐资兴学,而且“为建立塔城中学(今地区二中)募捐0只羊,其中霍勒汗(后为十苏木总管)本人捐献只羊。”(34)
十苏木蒙古许多开明绅士不仅在额敏县参与发展蒙古族文化教育事业,而且参与了发展全疆蒙古族文化教育事业,做出贡献。据《近代*蒙古族历史档案》,“年由巴英(赞格)、布润等为《*(省)蒙古文化促进总会》(蒙文总会)任秘书长、常务委员,巴图乔仑(总管)、巴特卡等为该总会监察委员长。年3月*省教育厅为转报蒙文总会改选一事给省*府所呈包的名单中有额敏县的沙克巴(原本总会副委员长,),而得你(额敏分会秘书)、达夏甫(额敏分会文化股长)、乔仑巴图(师范学校教员)、柯克尔孙(额敏分会副会长)”(35)(后任额敏县副县长)等人。
额敏蒙古小学的最初毕业生受哈、巴图巴伊尔、巴特克等人后在南京国立边疆学校深造(年);音克巴依尔、孟克巴依尔、朱玛等5人在乌鲁木齐简易师范读书(年);巴图热西、杜固尔等人在中央警校和省立师范学校学习(年);(36)也有一批人到省立蒙古族中心学校和*学院读书;吐尔巴雅尔(后为自治区人大副主任)等一批毕业生在塔城地直学校读书。桌立德、耿加甫等人到北京中央团校学习,才登道尔吉、巴立建、额立必格等一批人到内蒙古海拉尔、呼和浩特等地读书。总的来说,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将一次次从额敏蒙古小学毕业的十苏木蒙古学生,前前后后,一批批被派往到乌鲁木齐、伊犁、塔城和北京、南京、内蒙古等地去学习、深造,为十苏木蒙古乃至*卫拉特蒙古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准备了首批急需人才队伍。
在达夏甫和乌勒扎巴图等人通过《蒙文分会》的大力宣传和动员,年9月1日在额敏县蒙古小学开办了十苏木蒙古历史上第一个有30名学生的女子班,为十苏木广大妇女解放,受教育、学文化,开辟道路。年12月,三区革命*府委派达夏甫任塔城专区副专员。他到任后,除参与全盘的领导工作外,对蒙古族文化工作特别关心。他在蒙古族居住较多的县,改组充实蒙文分会工作,发展文化事业。他在塔城哈族中学增设一个蒙文中学班,自己兼任班主任。该班培养了不少文化程度较高的蒙古族干部。年达夏甫找见中共*分局书记王震同志,提议在乌鲁木齐建立蒙古师范学校的要求,王震同志当场批准。年9月份《*蒙古师范学校》成立并开学。达夏甫同志动员有关部门,大力开展从内蒙古聘请人员,充实*师资力量,并派去*蒙古族学生到内蒙古深造工作,为*蒙古族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不仅为蒙古族文化教育事业做出贡献,而且为*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解放后*和*府的关怀下,十苏木蒙古族人民,走上光明,民族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相比而言,十苏木蒙古的文化教育发展快,民众省悟早,文化基础扎实,整体素质提高快。正因为如此,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前后输送近名优秀儿女(包括组织派遣的**干部,专业*人,各类技术人员和被分配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在内),到乌鲁木齐(各厅局和部门)、全疆8个地、州、市,21个县(市)充实**干部、农牧技术队伍,医疗卫生及师资队伍和其它技工队伍,为*蒙古族乃至全疆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后来在他们中出了省级干部2人,厅级干部7人,县处级干部多人。据不完全统计:他们中出了官方公认的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7人,各类专家、学者等5人。还有出了许多省级、地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等。比如,*卫拉特蒙古文学的奠基人著名诗人、作家-乌勒扎巴图,著名诗人,*卫拉特蒙古第一个小说家-喇·巴图熬其尔,著名诗人-斯·巴孜尔,著名兽医-额·桑德克,(年他在*第一次用哈萨克文创作出版《兽医处方手册》,发行到*、甘肃、青海等省发行量达0册。年,他以优秀兽医工作者身份出席在*召开的全国畜牧兽医科技人员代表会议)等人均是十苏木蒙古人。
当年响应*的号召,在外地安家落户的绝大多数人员现已不在人世了。他们的子孙后代还在那里继续从事各项事业并一大批人在国内外深造,其中有3人在日本、1人在新西兰、1人在法国获博士学位。除此之外还有近30来人获硕士学位和各类高级职称,并以专家学者身份(硕士,教授、副教授,研究员、高级讲师,医师、编审、译审、高级记者、工程师、艺术家等)工作在国内外。这本来是额敏县的光荣。但有的志书中说:“(上世纪)40年代额敏县蒙古族人口1万余,居全县第二位。但由于当时大批蒙古族迁移和丰(和布克赛尔)、托里等地,额敏县蒙古人口…减少。”其实不然。关于解放初期十苏木蒙古子女服从*和*府安排离开家乡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安家之事,决不能认为自流迁移的游民行为。再说,年才额敏县托里区公所升格建立托里县。在托里所属拜兴图、莫敦敖包等地的十苏木部分居民是自古以来居住在那里,而不是后来从额敏搬去的!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勤劳勇敢的十苏木的额鲁特蒙古、察哈尔蒙古,哈苏扈特(乞儿吉思)民众与其它兄弟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奋斗,创造了自己的历史文化,为丰富蒙古民族乃至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道光十三年四月(年5月)清廷赐予本苏木佐领印章(《道字一千一百二十九号》保存在塔城地区档案馆)上刻为“塔尔巴哈台哈苏扈特苏木佐领印章”的蒙满两种字样。因此,至今塔尔巴哈台十苏木蒙古称他们为“哈苏扈特苏木”。“哈苏扈特”一词为部落名称,是历史形成的名词。
注释:
ⅰⅱⅳ《西域同文志》影印本卷之四16.21页。ⅲ《西域同文志》影印本卷之一21页
金峰:汉文《卫拉特研究》3年第一期
《卫拉特历史文献》蒙文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年9月
⑿《*简史》第二册*人民出版社年8月第一版
《西域图志》卷之三十三《西域图志校注》鈡兴麒韩慧校注*人民出版社
⑥⑦⑨《塔尔巴哈台事宜》卷之一,二(户口)(添设俸饷)(宫殿)影印本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⒁吐娜《清代塔尔巴哈台额鲁特蒙古十苏木相关史实研究》载《*历史与文化》8年
⑽⑾(31)(33)明·马德尕《十苏木额鲁特蒙古概况》(手稿)年3月
⒀(24)(28)29)《塔城地区志》*人民出版社年
⒂《*历史词典》纪大椿主编*人民出版社年8月
⒃《塔尔巴哈台十苏木蒙古简史》,载《启明星》2年第三期
(17)裕民县苏侨协会俱乐部旧址展室查汗托海(老裕民)
(18)(19)(20)《*文史资料精选》第一辑余骏升主编*人民出版社年8月
(21)、(22)、(25)(26)《额敏县志》*人民出版社0年8月。
(23)(34)耿加甫著《塔尔巴哈台十苏木蒙古简况》蒙文*人民出版社年12月
(27)中国共产*额敏县历史大事记(一九四九·十·十二)*人民出版社年2月
(30)哈·莫鑫:《额敏县蒙古族教育发展史》载(额敏县文史资料汇编第二辑)哈文年10月
(32)(35)(36)《近代*蒙古族历史档案》*人民出版社,7年12月
本文是《塔尔巴哈台十苏木蒙古文史资料》的主题文章《塔尔巴哈台十苏木蒙古历史概况》的摘要。《塔尔巴哈台十苏木蒙古文史资料》书稿在*人民出版社,已审读完备,即将出版。本文汉文摘要发表在《西蒙古论坛》年第二期,胡都木蒙文摘要发表在《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年第一期,托忒蒙文摘要《启明星》年第三期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