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辽宁省促进受援地区卫生健康事业跨越式发展,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援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组团式”援藏亮点频现辽宁在原有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专家基础上,派出医疗管理专家进藏开展援助工作。年,西藏医院医院创评验收,海拔医院实现了农牧民大中小病就近治疗。
辽宁先后选派4批82名“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入藏工作。援藏医疗队中拥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的队员占比超过50%。援藏专家采取“师傅带徒弟”“专家带骨干”等形式和学术讲座、业务培训、教学查房、手术示教等方式,手把手对当地业务骨干进行重点培养。82名援藏医院名业务骨干结成“一对一”“一对多”帮带关系,采取“请进来、送出去”方式,不断加大本地医疗人才培养力度,医院在医院管理、医学理念、诊疗规范、疑难疾病诊治等方面的水平。
辽宁在加强人才培养的同时注重科技引领,开展如宫颈癌根治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等多项新技术,填补了藏北多项医疗技术空白;医院,开展“临床质谱分析术”等科研工作;举办的首届“羌塘医疗学术论坛”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医疗学术论坛。
辽宁省血液中心选派专家分4批到那曲市中心血站帮助核酸实验室建设,那曲市中心血站顺利通过验收,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能够独立开展核酸检测的市级中心血站。同时,在辽宁专家的帮带下,由全血成功制备出成分血,开展普通红细胞冰冻技术培训,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填补了那曲市中心血站4项历史空白。
“组团式”援疆成效凸显辽宁投入医疗卫生类援疆资金5.02亿元,支持建设*维吾尔自医院、5县2医院以及上百个乡镇卫生院、上千个村(社区)标准化卫生室等医疗卫生机构,基本配齐医疗器械,大大改善受援地医疗卫生条件。医院和*生医院医院,转诊率明显降低。辽宁医院在线服务已连通至医院,医院服务质量和能力。
辽宁共计选派“组团式”援疆医疗专家人深入受援地各级医疗机构,极大提高了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援疆专家积极开展专家坐诊、临床教学、技术培训、巡诊义诊等工作,帮带和培养医疗骨干人才近千人,为受援地培养了一支永不撤离的医疗人才队伍。援疆医生累计接诊患者20余万人次,抢救危重病人余人次,开展手术余例。
针对受援地各级医疗机构学科建设短板,援疆医生全力推进重点学科建设,成功打造重点学科50余个,先后开展几十项新技术应用,有效提升救治能力。医院成功获批急诊、院前急救2个地区质控中心和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新生儿救治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生产建医院首次完整组建肿瘤科,填补妇科宫腹腔镜手术等多项技术空白,成功救治首例淋巴瘤患者。推广和应用前沿医疗技术余项,填补医疗技术空白余项,争取国家级、自治区级科研课题近30项。承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4项,举办自治区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6项,0余人参加培训学习。
辽宁派出医医院管理,担任院长、副院长、科室主任等职务,发挥管理和“传帮带”作用。援疆专家帮助各级医疗机构健全和完善各项发展规划、规章制度、技术标准、诊疗规范等余项,基本完成信息化系统升级改造,实现精细化管理;帮助推进医改,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推动优质医疗资源辐射下沉,组织巡诊义诊活动余场次,受益群众15万余人次。
中国医科大学和锦州医科大学每年为受援地定向培养医疗卫生人才,截至目前,共培养医疗高校毕业生人,他们回疆后已成为各级医疗机构骨干。中国医科大学线上培训平台面向医院所有医护人员免费开放,塔城地区累计选派各类医疗骨干人才3余人赴辽参加培训。
来源:中国人口报记者孙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