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绿色化工产业通用研究报告产业链专题
TUhjnbcbe - 2021/3/26 9:43:00
一、绿色化工产业链概述

化工行业就是从事化学工业生产和开发的企业和单位的总称。化工行业渗透各个方面,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化工行业包含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石化、环境、医药、环保和*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精细与日用化工、能源及动力、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行业。

化工行业划分为三大类:石油化工、基础化工以及化学化纤三大类。

其中基础化工分为九小类:化肥、有机品、无机品、氯碱、精细与专用化学品、农药、日用化学品、塑料制品以及橡胶制品。

绿色化工(greenchemicalindustry):又称可持续发展化工,指在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从工艺源头上就运用环保的理念,推行源消减、进行生产过程的优化集成,废物再利用与资源化,从而降低了成本与消耗,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性,减少产品全生命周期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绿色化工的兴起,使化学工业环境污染的治理由先污染后治理转向从源头上根治环境污染。

绿色化工基于化工产业,是减少或消灭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助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和产生、突出从源头上产生污染,研究环境友好的新原料、新反应、新过程、新产品,以实现化学工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当前,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出台了很多环境方面的*策、法规,同时环境执法力度也在逐步提高。“绿色化工”已经成为全球化工产业发展的潮流。

绿色化工产业链基于化工产业链,是化工产业链实现环保的理念,推行源消减、进行生产过程的优化集成,废物再利用与资源化等综合体现。

上游原料

绝大部分的化工品主要是来源于石油、天然气(包括石油气、页岩气等)、煤炭以及各种无机矿物(包括原盐)。其中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因为主要含碳原子和氢原子,因此通常可以通过蒸馏、裂解、气化等方式得到大量有机化工品(通常含有有机碳的化合物被称为有机化工品),随着化学工艺的发展,很多化工品都可以通过油、气、煤三种不同的路径得到。无机矿物则主要有石英砂、磷矿石、硫铁矿、钛铁矿、钾矿、萤石矿、原盐等,通常用来得到各种无机化工品(部分有机化工品同样需要无机矿物作为原材料)。

上游环节决定了化工品最基础的原材料来源,具备非常强的资源属性,对中下游的化工品价格常常起到推动性的作用。

中间产物

主要是介于上游原材料与下游最终制品中间的化工品(通常也可以被认为是基础化工品),都可以划分到中间产物环节。中间环节与下游环节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划分,不少处于中间环节的化工品同样被当做最终制品对外销售(主要取决于最终应用场景)。中间产物主要分为有机化工品和无机化工品。

下游应用

一般把直接与终端应用相关联的产品划分到下游应用制品环节,比如常见的塑料、橡胶、化纤、农药、化肥等产品。因为化工品应用领域广泛,基本上已经渗透到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到的产品也林林总总。通常将下游制品环节按照应用领域进行划分,如衣(纺织服装)、食(农业、食物)、住(建筑装饰)、行(交通运输)以及科技(TMT、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相关的化工材料。

二、全球绿色化工产业链概况

绿色化工产业链上游主要为石油、天然气(包括石油气、页岩气等)、煤炭以及各种无机矿物(包括原盐)等原料开采及运输。

1、全球石油资源分布

石油的分布从总体上来看极端不平衡:从南北半球看,石油资源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从东西半球来看,石油主要集中在东半球;波斯湾及墨西哥湾两大油区和北非油田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储量;著名的油田还有北海油田、俄罗斯伏尔加及西伯利亚油田和阿拉斯加湾油区。

北美洲

北美洲原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是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美国原油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和加利福尼亚湾沿岸,美国是世界第二大产油国,但因消耗量过大,每年仍需进口大量石油。加拿大原油位居世界第二位。墨西哥原油是西半球第三大传统原油战略储备国,也是世界第六大产油国家。

欧洲及欧亚大陆

欧洲及欧亚大陆原油探明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8%.其中,俄罗斯原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八位,但俄罗斯是世界第一大产油国。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也是该地区原油储量较为丰富的国家。挪威、英国、丹麦是西欧已探明原油储量最丰富的三个国家,其中挪威是世界第十大产油国。

中东波斯湾沿岸

中东海湾地区地处欧、亚、非三洲的枢纽位置,原油资源非常丰富,被称为“世界油库”。据资料显示,世界原油探明储量为.9亿吨。其中,中东地区的原油探明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三分之二,在世界原油储量排名的前十位中,中东国家占了五位。其中,沙特阿拉伯已探明的储量居世界首位。伊朗已探明的原油储量居世界第三位。

中南美洲

中南美洲是世界原油储量和石油产量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地区之一,委内瑞拉、巴西和厄瓜多尔是该地区原油储量最丰富的两个国家。巴西东南部海域坎坡斯和桑托斯盆地的原油资源,是巴西原油储量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厄瓜多尔是中南美洲第三大产油国,境内石油资源丰富,在瓜亚斯省西部半岛地区和瓜亚基尔湾也有少量油田分布。

亚太地区

亚太地区原油探明储量也是目前世界石油产量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中、印、印尼以及马来西亚是该地区原油探明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但中国和印度虽原油储量丰富,资源消耗也非常严重,所以每年仍需大量进口石油。

亚太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东南亚国家已经成为世界新兴的石油生产国。印尼和马来西亚是该地区最重要的产油国,印尼的苏门答腊岛、马来西亚近海的马来盆地、沙巴盆地是主要的原油分布区。

非洲

非洲是近几年原油储量和石油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被誉为“第二个海湾地区”,主要分布于西非几内亚湾地区和北非地区。资料显示,到年,非洲国家石油产量在世界石油总产量中的比例有望上升到20%以上。目前,尼日利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埃及等5个国家的石油产量占非洲总产量的85%。

2、全球煤炭资源分布

世界煤炭储量估计为1.万亿吨,按目前的煤炭消费水平计算,足以可供开采多年。世界各地的煤炭资源分布并不平衡,煤炭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世界煤炭资源的70%分布在北半球北纬30°~70°之间。其中,以亚洲和北美洲最为丰富,分别占全球地质储量的58%和30%,欧洲仅占8%;南极洲数量很少。


  

世界煤炭可采储量的60%集中在美国(25%)、前苏联(23%)和中国(12%),此外,澳大利亚、印度、德国和南非4个国家共占29%。

3、全球天然气资源分布

全球天然气产区储量产量结构不均衡。全球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呈“二大、四小”分布格局,“二大”为中东和欧洲及欧亚大陆(以俄罗斯和中亚为主),分别为80万亿立方米、56.7万亿立方米,占总量的73%;“四小”为亚太、非洲、北美和中南美,分别为17.5万亿立方米、14.3万亿立方米、11.1万亿立方米和7.7万亿立方米。全然气主要集中在了几个地区,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征。

欧洲化学工业是高度创新的行业,是全球化工引领者。西方发达国家保留发展高新技术化工领域,而能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大宗化工产品的生产逐步从西欧、北美向亚太、拉美、中东和东欧地区转移,北美和西欧地区占世界石化市场的比重也因此逐渐下降,亚太地区为全球化工产业增长点。

中东(包括海湾国家与伊朗)是近年化工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中东在产能迅速扩张的同时,也开始向下游石化产品延伸发展。

近几年北美页岩气的大量开采,使北美的乙烯下游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导致许多石化公司开始重新回归美国,促进美国页岩气化工迅速发展。

绿色化工产业链下游产品种类繁多,应用领域广,如医药、染料、农药、涂料、日化用品、电子材料、造纸化学品、油墨、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水处理等,另外还在航空航天、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环保等高新技术方面广泛应用。能源、交通、建筑、医药、信息产业等主要下游行业对化工产业提出了更多新产品、新性能、新应用的要求,而能源、信息、交通产业又与化工产业相互结合和渗透,促进了化工产业工艺、装备、集成度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同时,现实生活水平与未来对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的需求,又给化工产品带来更多样化、更高质量水准的新发展方向。

三、我国绿色化工产业链概况

我国石油资源量约为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47万亿立方米。我国在世界个产油国中,属于油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

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约占全国的81.13%;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约占全国的83.64%。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品种齐全、分布广泛。全国32个省(区、市)中除上海市外,都有煤炭资源,但区域分布极不均衡,地理分布上的总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富南贫。按区域分布,华北地区占57.87%,华中地区占4.46%,华南地区占0.34%;华东地区占7.60%,东北地区占4.33%,西北地区占16.70%,西南地区占8.70%。其中山西、内蒙古、陕西、*、贵州、宁夏等6省,其资源总量占全国的82.8%;山西、内蒙古、陕西、*、贵州等五省煤炭探明储量占全国比重达81%以上,而且煤炭齐全,煤质普遍较好。

根据煤炭资源的分布,国务院在年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年)》中确定,将重点建设晋北、晋中、晋东、神东、陕北、*陇、宁东、鲁西、两淮、云贵、冀中、河南、内蒙古东部、*等14个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明确,到年,基地产量占全国的95%。

我国气田以中小型为主,大多数气田的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勘探开发难度较大,现探明储量集中在10个大型盆地,依次为:渤海湾、四川、松辽、准噶尔、莺歌海-琼东南、柴达木、吐-哈、塔里木、渤海、鄂尔多斯。其中以塔里木、四川盆地资源最丰富,共占总资源量的40%以上。

陆上天然气地质资源量69.4万亿立方米,占总地质资源量的76.85%,可采资源量37.9万亿立方米,占总可采资源量的75.65%;近海地质资源量20.9万亿立方米,占总地质资源量的23.15%,可采资源量12.2万亿立方米,占总可采资源量的24.35%。

我国气田以中小型为主,大多数气田的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勘探开发难度较大,现探明储量集中在10个大型盆地,依次为:渤海湾、四川、松辽、准噶尔、莺歌海-琼东南、柴达木、吐-哈、塔里木、渤海、鄂尔多斯。其中以塔里木、四川盆地资源最丰富,共占总资源量的40%以上。

陆上天然气地质资源量69.4万亿立方米,占总地质资源量的76.85%,可采资源量37.9万亿立方米,占总可采资源量的75.65%;近海地质资源量20.9万亿立方米,占总地质资源量的23.15%,可采资源量12.2万亿立方米,占总可采资源量的24.35%。

年我国工信部发布“关于《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年本)》的公示”,规划全国区域工绿色化工产业发展展总体导向,主要划分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延伸大连、吉林等地石油化工产业链,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

辽宁沿海经济带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六市,重点发展绿色石油化工产业;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包括白城、松原,长春的农安县,四平的双辽市,发展现代油气生产加工;哈大齐先进制造业示范区,包括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等地区,加快发展石油、石化等传统优势产业;黑龙江东部煤电基地和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包括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佳木斯、牡丹江等地区。推动利用焦化等煤化工产业存量延伸产业链开发精细化工产品。大力发展多元非煤替代产业,做强石墨、绿色食品等优势资源加工产业。

东部地区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七省三市。东部地区区位条件优越,面向国际、辐射中西部,是全国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有序推进上海漕泾、江苏连云港、浙江宁波、广东惠州等石化产业基地及重大项目建设。

天津沿海临港产业发展带,包括天津沿海岸线区域,依托临港经济区、南港工业区、东疆保税港区等重点产业聚集区,利用港口优势和制造业基础,重点发展南港石化产业基地建设。

河北沿海开放发展产业带,依托秦皇岛、唐山、沧州等节点,加快港口经济功能升级和产业聚集,发展现代石化产业。

江环杭州湾产业带包括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舟山六市,大力发展绿色石化产业。

广东沿海石油化工及新材料制造产业带,着力打造以惠州为重点的石化产业基地。

中部地区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发挥山西、河南现代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要素资源优势,推进朔州、鹤壁煤制烯烃升级示范;依托武汉、岳阳、安庆等产业基础,发展精深加工石化产品,建设绿色石化产业集群。

中部地区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

山西省发展煤层气综合利用、现代煤化工及下游深加工产品、焦化副产品清洁高效利用和精深加工、复混肥、缓释肥、测土配方专业肥、精细无机盐及高端日用化工产。

安徽省发展高硫低质煤清洁转化、焦化副产品回收及深加工产品、安全节能环保的胶管、电缆料及汽车用新型特种橡胶制品、电子化学品、高性能环保助剂、环保水处理药剂、高效低*杀菌剂、除草剂、高性能绿色胶粘剂、密封剂、生态专用肥、缓控释肥、生物化工及有机酸系列产品、精细无机盐产品。

河南省发展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功能高分子材料、特种聚合物;丙烯腈、芳烃、氨纶、对位芳纶、高性能纤维等产品;润滑油、溶剂油等高端石化下游产品,碳四碳五综合利用,非芳烃原料生产戊烷,焦炉煤气、苯等资源深加工;汽油助剂、橡胶助剂、食品添加剂等高端专用精细化学品;绿色农药及其中间体;钛黑、高纯四氯化钛等产品;有机肥、缓释肥等肥料;传送带、输送带等高端橡胶加工产品,电子配套用橡塑产品;高端绿色专用涂料。

中部地区

湖北省发展肥料,硅系精细化工产品,绿色农药新品种、新剂型,炸药、火工产品,绿色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无溶剂、辐射固化、功能性外墙外保温涂料,改性型、水基型胶粘剂和新型热熔胶,纳米材料,高性能液晶材料,生物高分子材料,专用化学产品,淀粉基新材料,橡胶制品,特种橡胶,煤制液体燃料,生物质能源产品。

西部地区

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含*生产建设兵团)七省四区一市。推进内蒙古鄂尔多斯、*准东、宁夏宁东、陕西榆林等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建设。扩大青海及西藏盐湖提锂生产规模,推动贵州磷肥、青海钾肥等大型化肥产业基地发展。

蒙西沿*生态经济带,包括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巴彦淖尔、乌海和阿拉善七盟市,重点发展现代煤化工。

蒙东经济区,包括呼伦贝尔、通辽、赤峰、兴安四盟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重点发展煤化工。

北部湾经济区,包括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发展广西北部湾石化产业基地。

滇东北地区滇东北地区昭通市以昭阳工业园区为引领,重点发展化工、煤洁净化利用。

陕北经济区包括延安、榆林两市。着力依托煤、油、气、盐等重要资源,重点发展能源化工与精细化工。

河西走廊经济区包括酒泉、嘉峪关、张掖、金昌、武威五市。重点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

陇东南经济区包括天水、平凉、庆阳和陇南四市。重点发展石油化工产业。

柴达木地区包括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八个市、县、行委,重点发展盐湖化工、煤化工产业。

天山南麓产业带在阿克苏、巴州等基础较好的地区大力发展石化下游精深加工产业。

北疆沿边产业带包括塔城—和丰产业集聚区、哈巴河—北屯—富蕴产业集聚区。在塔城、北屯、阿勒泰具有资源优势的地区着力构建现代煤化工产业集聚区。

四、山东省绿色化工产业链概况

山东省石油、海盐、煤炭以及无机矿产等资源较为丰富,为炼油和氯碱等化工源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材料,具有发展化学工业的先天有利条件。

山东省煤炭资源分布

山东省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主要集中于鲁西南,其次是鲁中、胶脐铁路沿线及济南以西的*河两岸。山东煤种主要为气煤、肥煤,其次为褐煤、长焰煤、无烟煤,焦煤和瘦煤等。

山东省油气资源分布

油气区主要集中在*河三角洲的胜利油田和鲁西南的中原油田。

其中胜利油田主要分布在东营、滨州、济南、淄博、潍坊、聊城、菏泽等地区。胜利油田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亿立方米,标定可采储量亿立方米,剩余可采储量亿立方米。渤海湾探明地质储量亿立方米。

中原油田在山东省境内的鲁西南部分,是山东省天然气分布的主要地区,探明和控制储量约占山东省56%以上,大致分布在东明、菏泽、莘县境内。

世界化工看中国,中国化工看山东。近年来,山东主动作为,超前谋划,实施重大技术创新、智慧化工建设等工程,稳固化工第一大省地位,形成了炼化、化肥、无机化工、有机化工、橡胶加工、精细化工、合成材料“七大板块”的产业体系。

年,国家提出“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战略,山东也下决心推动钢铁、地炼等行业去产能,实施化工产业搬迁改造和结构调整攻坚战。年以来,山东省科技厅组织实施绿色化工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重点发展“水相合成”技术,解决了部分化工产品因采用有机溶剂传统合成工艺而造成的有机杂质难以去除的问题,有力推动了绿色化工技术体系的发展。

年6月,山东省委、省*府部署开展为期5年的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三年来,全省通过建设专业园区推动企业进区入园,强化上下游企业协作、延伸、补强高端产业链条,加快形成化工产业生态,化工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发展高端化工,是山东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年7月,山东省*府印发《山东省高端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年)》,提出重点发展六大产业、实施七大工程,力争实现四大目标,通过做大做强高端化工产业,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山东作为全国化工强省的优势地位。

为提高化工这一传统高耗能行业产业集中度,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世界先进水平的企业集团和产业基地,推动化工产业创新、集约、绿色、高效发展,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年10月,山东出台《关于加快七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地炼、焦化、轮胎、化肥、氯碱五大化工产业均位列其中。

山东将打造以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为主体,以半岛东部化工新材料、鲁中高端盐化工、鲁南现代煤化工三大产业集聚区为支撑,以鲁西北化工企业转型示范区、*海临港石化原料集散区为补充的“1+3+2”的高端化工产业发展格局。在具体产业方向上,山东省将着力推进炼化一体化、新材料、海洋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轮胎制造等六大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解决化工企业布局分散问题,山东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山东省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山东省专业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山东省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总体工作方案》等*策法规,推进化工企业入园发展。山东有化工园区近家,平均每个市化工园区超过14个。按照新出台的认定标准,年山东省共有新化工产业园区75个,专业化工园区10个。目前山东省内化工园区仍以集中区为主,像齐鲁化工园、东营港化工产业园和金乡化工产业园有高起点规划、公共管廊等配套基础设施完善的园区较少,特色化工园区如东岳氟硅产业园,烟台万华工业园等较少。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山东省企业家网络学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绿色化工产业通用研究报告产业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