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伊斯兰教是*十个穆斯林民族宗教文化的上层建筑,与各类自然崇拜、巫蛊风水、萨满信仰等共同构成各自完整的宗教信仰体系。其中,在萨满文化相对发达的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中,伊斯兰教的象征隐喻及文化整合作用表现得尤其突出,形成一道丰富多彩的民族宗教的文化风景线。*穆斯林民族萨满信仰中伊斯兰教整合作用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各民族宗教文化中不同类型宗教信仰成分交融混成的具体状态及互动规律,同时也能使我们从一个独特角度认识且合理解释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实践形态。
关键词:宗教民俗;伊斯兰教;萨满文化;互动交融;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志码:A
一、问题及目标
*穆斯林诸民族信仰伊斯兰教,同时他们的宗教民俗中包含着很多其他不同类型的宗教信仰成分,形成混合程度极高的宗教文化体系。这些民族的宗教文化一般都由两个大系统组成:一个是起支配作用的、被社会公认为正统合理宗教文化传统的伊斯兰教,另一个是由各类自然崇拜、巫蛊风水及萨满信仰等被认为是“落后”、“迷信”却渗透于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信仰体系。①前者是公元7世纪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传播涵化,最终融入本土社会文化的主体系统;②而后者则是原生性宗教信仰体系,是形成于独特的自然文化环境中,与各民族居民生活实践浑然一体,满足着他们精神及物质生活的最基本需求的宗教信仰系统。③作为域外宗教的伊斯兰教后来者居上,在现代宗教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梳理整合宗教文化整体的重要作用;而各类宗教习俗,包括萨满教信仰,也没有因为伊斯兰教的发展而消失,在穆斯林居民日常生活的基层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调剂作用。两种不同的宗教信仰系统各司其职,互动交融,支撑着穆斯林民族的宗教社会生活,④其运作机理及规律的研究对于我们认识伊斯兰教社会文化功能及其中国化具体状态有重大意义。
迄今为止,国外国内学界对*穆斯林民族宗教的研究更多单方面侧重伊斯兰教,或者宗教民俗的研究,很少针对二者相互作用及关系作综合性研究。美国学者鲁德尔森曾对*维吾尔族伊斯兰教认同的具体作用进行过考证,其结论是,维吾尔族伊斯兰宗教人士并不支持地方民族主义思潮。⑤国内有学者对伊斯兰教传入*、与佛教的交融以及维吾尔族居民从抵制到认同伊斯兰教的历史过程进行过研究,⑥也有对伊斯兰教在*民族经济发展中的影响进行的研究,说明其主张自然和谐的教义教规利于可持续发展。⑦还有学者讨论维吾尔、哈萨克族等穆斯林民族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中伊斯兰教的影响及现代转型。⑧也有学者强调,由于伊斯兰教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对社会稳定有积极影响,应引导其发挥宗教的正功能。⑨而在萨满文化方面,有学者认为其在*长期流传并与其他宗教互动融合,成为当地穆斯林民族宗教文化的组成部分。⑩还有研究认为,*穆斯林民族萨满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与自然人文环境有关,且与伊斯兰教相互影响融合,体现了宗教文化地方性与民族性相结合的特点。?也有学者考察维吾尔族社会中不同社会群体围绕萨满文化所展开的宗教社会话语状况,说明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社会群体编制话语的问题指向及其文化逻辑。?另有学者探讨哈萨克族萨满治疗仪式及其变迁的历史过程、变迁的具体情状。?
以上综述说明,作为穆斯林民族宗教文化上层建筑的伊斯兰教与萨满文化的关系,伊斯兰教在不同穆斯林民族中发挥整合作用的具体模式,以及相关研究能解决什么样的学术问题等,都是当今学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基于上述问题,笔者选择*两个最具代表性的穆斯林民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的萨满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试图以点带面地说明伊斯兰教在不同穆斯林民族中作用的异同,进而廓清伊斯兰中国化在*穆斯林社会中的具体形态。
①王建新.试论维吾尔萨满教与日本民族萨满教及国外萨满教的几个问题[J].*师范大学学报,,(4).
②吕大吉.宗教学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③④王建新.人类学视野中的民族宗教研究方法论探析[J].民族研究,,(4).
⑤Rudelson,JustinJon,.UighurHistoriographyandUighurEthnicNationalism.InIngvarSvanberged.,Ethnicity,MinoritiesandCulturalEncounters,Uppsala:CentreforMultiethnicResearch-UppsalaUniversity,pp.63-82.
⑥李进新.*宗教演变的基本特点[J].*社会科学,,(5):63-66.
⑦龙群.论伊斯兰教对*民族经济发展的影响[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25-28.
⑧任红.伊斯兰教对当代*维吾尔族教育的影响[J].科教文汇,,(2).也参见葛丰交,房若愚.伊斯兰教对*哈萨克族教育的影响[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6).
⑨李华.基于稳定视角下的伊斯兰教社会功能探析———以*地区为例[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5).也参见胡欣霞.*维吾尔族伊斯兰教新教者阶层心理状态分析[J].民族宗教,*社科论坛,,(3).
⑩李进新.萨满教在*少数民族中的遗留[J].*大学学报,,(7)
?李奋.浅议*少数民族萨满教的特点[J].黑龙江史志,,(20).
?王建新.现代语境中的*维吾尔萨满研究———基于人类学的视角[J].北方民族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
?迪木拉提·奥迈尔.当代哈萨克族的萨满教信仰:仪式及其变迁[J].*社会科学,,(5).
二、伊斯兰教信仰环境下的萨满文化
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是*穆斯林民族中人口较多,自然环境、生产生计及社会组织形态差异较大的两个民族,①较为适合跨文化比较研究。前者主要聚居于*南部,以沙漠绿洲农耕为生;而后者主要聚居*北部,从事草原游牧,兼顾旱地农业。这两个民族传统宗教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伊斯兰教,作为上层建筑发挥着梳理整合宗教社会生活的作用。村落和游牧聚落一般都设有清真寺或礼拜场所,为居民提供礼拜及相关宗教活动的方便。清真寺也是居民聚集议事、处理地方内部事务的公共场所。清真寺都有阿訇、买曾等1-3名伊斯兰宗教人士,负责宗教教育及主持日常的各类宗教社会活动。由于清真寺宗教人士担负的道德教育及处理地方内部事务的社会文化职责,他们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属于地方性精英群体,调整约束着两个民族的精神道德和生活实践。伊斯兰教经典、清真寺和宗教人士主导两个民族宗教生活的基本氛围。
在这种伊斯兰文化主导的聚落文化氛围下,处于两个穆斯林民族宗教文化底层部分的萨满们则根据伊斯兰教的规范改造自己的神*观念和仪式规程,使其具有了较为彻底的伊斯兰形式。萨满们诵读《古兰经》,高念赞圣词,一如既往地面对着居民日常生活中难以解决的各种困难——疾病、灾难及各类家庭和社会问题。诸多不同类型的、可被称为萨满的灵能人士为居民提供仪式服务,帮助居民们排忧解难,发挥着正面的社会文化作用。②正如中亚萨满研究者V.N.Basilov论述的那样,伊斯兰废止了萨满的传统仪式服装,萨满降神会的意义也变了,穆斯林萨满们只在人们由于恶魔侵扰而患病时才派遣自己的灵*去与魔*战斗。③
萨满(shaman)文化研究17~18世纪起源于俄国民俗学家对西伯利亚地区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土著居民的宗教民俗研究,④然后逐渐在世界学界普及,其研究对象的范围也扩大到世界各地类似的宗教文化现象。因而,国内外学术界普遍将类似的宗教民俗笼统地称为“萨满教”,⑤我们也沿用学界惯例,将维吾尔和哈萨克族类似宗教文化现象表述为萨满教或萨满文化。维吾尔语称萨满为“巴克西”(bakexi)或“皮尔洪”(pierhong)。⑥巴克西意为见多识广、有学问、会治病的人,而皮尔洪意为神灵附身者。南疆东部哈密、吐鲁番地区多称为皮尔洪,西部和北部地区则称为巴克西。⑦哈萨克族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将巴克西分为“耶木齐”(yemuqi)、“巴力格尔”(baligeer)、“杜瓦纳”(duwana)。耶木齐即民间医生;巴力格尔同预言家相似,也有神灵帮助确认患者的病因;杜瓦纳不跳神、不治病,家境贫困,口齿伶俐,日常周游各村各家,汇集其所见所闻编成唱词说唱,劝说人们要做好事,不要做坏事,否则会受神灵惩罚。⑧与其他民族相同,这两个民族萨满教的基本观念是万物有灵,相信*神的存在,并认为人界和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是*神使然。萨满具有超人和通神*界的能力,可以向人们转达神灵的意志,并在神灵的帮助下为人们祈福驱邪,沟通人与神的两个世界。萨满不是世袭的,而是神灵选择的,被神灵选中的人只能许愿当萨满而别无选择。⑨
维吾尔和哈萨克族萨满文化中没有划一的神灵体系,也没有统一的宗教组织,更没有可以传承的经典,⑩但其具体内容可以统一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萨满是萨满文化存在的基础,两个民族都有可被称为萨满的灵能人士。第二,每个萨满都有自己的保护神,有的是祖先神灵,有的是某种动物,萨满法力的大小在于其拥有神灵的多少或其保护神的威力。第三,萨满的观念世界由一个宠杂的神灵体系组成,主要包含自然崇拜、图腾以及动植物的崇拜。?第四,萨满的主要活动是举行跳神仪式,祈求丰收、平安富足及驱邪治病禳灾,跳神使用各类法器,最重要的法器是神鼓(维吾尔族)和神鞭(哈萨克族)。第五,两个民族的萨满承认伊斯兰教的主导地位,使自身的观念和仪式形态完全符合伊斯兰教教义规范的要求。
①据年*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颁发的统计数据,截至年,维吾尔族人口约为万人,哈萨克人口约为万人,它们是*总人口数占前两位的少数民族群体。(参见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