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医院公开演讲格式塔视角下
TUhjnbcbe - 2021/7/31 15:50:00
事件营销求职招聘QQ群 http://news.gdssnews.com/news/redianxinwen/1134.html

年3月25日(周三)晚,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医院)工农兵院区十楼报告厅召开格式塔心理治疗公开演讲。本次演讲的主题:格式塔视角下的治疗关系。

本次演讲的专家:

Rasmus.Brigitte教授(维也纳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大学教授)

施琪嘉教授(医院常务副院长)

Rasmus.Brigitte教授来自德国,作为德国当代首批学习格式塔心理治疗的学者,她在德国拥有较高的学术地位。首先,两位教授于会上表达了对前来参与演讲的各位表示感谢。在简要的介绍过后,开始了本次的演讲。

格式塔疗法(gestalttherapy)又称完形疗法,由珀尔斯(FrederickS.Perls)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这种疗法是一种非解释性,非分析性的心理治疗方法。

格式塔疗法主张通过增加对自己此时此地躯体状况的知觉,认识被压抑的情绪和需求,整合人格的分裂部分,从而改善不良的适应。根据珀尔斯的最简明的解释,格式塔疗法是自己对自己疾病的觉察。

觉察能力的提升和丰富化,本身就被认为具有疗效。未能觉察的话,则当事人就没有工具去进行人格改变。有了觉察之后,他们就有包容力去面对与接纳自己原先拒绝接受的部分,并能充分地去体会这一部分的主观性。在当事人停留在察觉状态时,重要的未完成事件总是会浮现出来,此时就可以在治疗中加以处理。格式塔疗法是帮助当事人去注意到自己的察觉历程,使他们因而能够负责,能够有所筛选地做选择。在当事人与咨询员真诚相会的背景下,察觉就会出现。

其基本目标是去察觉他们正体验到什么及自己做些什么。然而,在察觉当下的感觉之外,它还涉及于此对应的反向感觉。用古代哲学而言,即为“阴阳”。例如,当某人展演着开怀大笑的同时,也需要看到与之对应的内在哀伤。

Rasmus.Brigitte教授在描述“觉察”时提到了哲学家马丁·布伯的《我与你》。马丁·布伯从犹太思想传统出发,对近代西方哲学进行了批判,他认为真正决定一个人存在的东西,决不是“我思”,也不是与自我对立的种种客体,关键在于他自己同世界上各种存在物和事件发生关系的方式。个体对于处于关系中的觉察,也是帮助自我增进不断了解的一个过程。

理论背景

珀尔斯认为,如果人要达到成熟,就必须寻找在本身的生活方式中,自己所应负起的责任。当事人的基本目标是去察觉他们正体验到什么及自己做些什么。通过这种察觉达成自我了解,并得到足以修正自我的知识,从而学习到如何对自己的情感、思维和行为负责。

由于看重的焦点在于当事人对现实环境的察觉,因而其取向可谓是现象学的;又因为该治疗法的基础是在此时此地,故同时也是存在取向。换言之,此刻的存在,用牵涉到一个人之过去与未来的过渡阶段。因此,该疗法要求当事人将其有关的过去与可能的未来带入此刻,然后直接去体验它们。由此可见,完形治疗法是生动、活泼的,它能实际的增进人们的直接体验,而非仅抽象的谈论情境。同时,该疗法是体验性的,当事人必须去摄取与治疗者交互作用时的情感、思维与行为。完形治疗法的功效取决于当事人在治疗过程中愿意坦露自己的意愿有多少。若有疗效,即是源自于两人愿意坦诚接触,而非由于治疗者所使用的技术或所作的一些合理解释。

格式塔心理学中著名的两歧图形

整体论

格式塔疗法重视人类各方面属性的价值,尤其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院公开演讲格式塔视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