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越来越接近尾声,眼看着大超市人流已经逐步回归,然而老王却开心不起来,尽管人流回归80%,但是销量却没有回归80%……
错!其实大店渠道的销量没有跌。
之前的错觉只是站在大店线下的角度来看,老王经过仔细分析,线上到家销量加上线下门店业绩不仅没有跌,反而在疫情以来实现微涨。
前段时间,最火的话题是什么?地摊经济!这一周以来,我的朋友圈被同事同行的各种地摊卖货晒图轰炸的外焦里嫩……疫情之后的新兴渠道本来就已经越来越多,现在连地摊都来凑热闹。
面对越来越碎的渠道,各位城市经理,请稍安勿躁不要慌!
渠道多不可怕,怕就怕盲目跟风和不明轻重!不管渠道如何进一步裂变和再分化,作为一名快消厂家的一线指挥官,城市经理们越是要客观沉着、冷静思考、化繁为简、增量思维!
快消品行业涉及品类众多,由于消费特性和消费场景的差异,每个品类对应每个渠道生意的占比也不尽相同。
本篇以日化为例,从策略层面分解到关键动作来谈谈城市经理在当下如何拥有正确的“大店观”,以及如何规划、布局和持续推动大店生意的增长。
-01-
城市经理正确的“大店观”
在传统深度分销时代,每个大店是每个城市最重要的阵地,如今到了新零售背景下的全域分销时代,我仍然坚信大店依旧是每个城市最重要的灯塔渠道和营销高地,其重要性甚至比以往更甚!
为什么这么说,过去快消品的生意讲的是渠道思维,在深度分销时代,生意是按地域切割和渠道划分的,各层各级布设和建立省级经销、市级经销和县镇分销网络,按地盘大小和生意大小开展逐级分销工作。
而每个经销商拿到地盘后,再以渠道进一步切割划分,通过大店、BC场社区超市、传统批发、流通小店、特通等渠道卖到消费者手中。
在深度分销时代,运用的更多是渠道思维,但在新零售推动下的全域分销时代,行业正在从渠道思维向流量思维转变。
以往的快消销售更多做的是渠道型生意,深度分销的逻辑下得分销者抢先机、得终端者得天下。而从现在到未来,我们需要切换到流量思维—即得流量者得天下!我们不能只是用单纯的渠道思维去运营生意,而是以流量为基础去构建和创造新的全域生意模型。
渠道相对有形,流量却是无形!—渠道思维比较讲究每个品牌在目标渠道和终端网点占据多少物理陈列,最终将物理占有转化为销量成交。而流量思维则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