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基于GIS的天山北坡聚落地名文化景观分析
TUhjnbcbe - 2021/8/17 2:57:00
最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摘要:通过利用地理信息手段对*天山北坡的地名文化景观进行可视化分析,将不同类型的地名进行分类,共分划分出了兵团类、自然类、工(宫)运类、民族类、数字类、姓氏类、直属类、移民类与其他类地名共9种类型。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将点状化的地名进行分类分层和核密度分析,将不同类型的地名集聚和分布状况进行可视化分析,着眼于*天山北坡的历史、经济、自然、民族文化等情况,对不同类型的地名集聚和分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该区域地名整体较集中地分布在南部天山与北部沙漠盆地之间的几个绿洲城镇集群附近,其余9种类型地名除直属类分布较离散外,其他类型基本都分布在中部绿洲条带线上,呈现出各自历史情况、经济条件、自然特征和包括屯垦、民族、移民以及*地域文化特色规律的分布特征。

关键词:天山北坡;地名文化景观;核密度分析;*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一般会受到自然地理条件、语言文化、*治体制、人口民族等的影响。研究地名文化的景观布局分析,不仅要考虑到地理条件的影响,其间还会涉及到历史学、语言学、民族文化学、人类学等相互交织的影响,通过对一块地域的地名文化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该地区较长历史阶段内的变迁。国外关于地名方面的研究一直在发生着变化,起步阶段的定性分析方法在传统地名研究中最普遍采用描述、记述等方法研究地名的起源、演变、语源、类型划分、地名群和反映的自然与社会文化现象等。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计算机技术优化传统研究手段与方法在国外地名研究中逐渐应用,积累了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如运用GIS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其他定量分析方法对民族地名、殖民地名等方面的研究,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的同时也结合传统文化地理来进行研究。JETT对美国亚利桑那州纳瓦霍锡安峡谷和青利大峡谷地区的地名与环境和人们生活观念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SANDRED研究变化着的社区内地名元素的改变状况。GILL深入探讨莫斯科地名革新。HER-MAN展示了夏威夷岛上的原地名服从于西方殖民列强和被取代的历史。YEOH通过对民族独立后的新加坡城市街道命名分析,揭示出国家意识形态对地名文化的影响。POST等通过资本、教会和经济发展解释了一战时期新柏林的地名变化。

国内关于地名文化地理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阶段的地名研究主要采用描述的方法来对地名文化布局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孙东虎利用描述的方法对华北平原地区城镇地名历史演变和位置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宋长栋和王颖研究了民族地区或者民族学与地名学研究的关系。司徒尚纪等研究了地名文化景观与历史、民族等因素条件的交互影响。进入21世纪,随着GIS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将信息技术引入了人文气息十足的地名文化景观,利用新技术让传统研究更加具有生机活力。王彬等先后利用GIS技术建立数据库和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对原始资料矩阵作标准化处理。李建华利用GIS方法探析了农牧交错带地区多文化交融的中卫县地名文化景观的分布特征以及驱动因素。王法辉和孙百生等对广西壮语地名分布和承德地区乡村地名进行可视化展示,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和地名景观之间的相关性。陈晨等利用核密度估计法(KDE)可视化了北京市地名集聚特征,并各种分类进行了历史方面的分析。

*地理条件复杂多样,境内有山脉、戈壁荒漠、冲积扇绿洲、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各类型水系和气候带以及我国最长的边境线。同时作为典型的多民族与多文化聚居区,其在地名的分布布局方面也有会有着比较强的地域特征。而目前关于*地理的研究多集中于自然地理方面,人文地理尤其是文化地理方面的研究较少,但*的历史悠久,且位于亚欧大陆中心和“一带一路”核心区,文化交互融合,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地区的地名文化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天山北坡地区有着*最大的连片绿洲,同时也是*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其内部包含有乌鲁木齐市与昌吉回族自治州全境、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市、塔城地区沙湾县和乌苏市、克拉玛依市区与独山子区以及*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第七师、第八师石河子市和第十二师(图1),其内部共有个聚落地名。该地区南靠天山主脉,北望准噶尔沙漠盆地,经济生产和人口生活基本集中于天山脚下的冲积扇绿洲平原。首先收集天山北坡地区年更新调整后的共22个县区市矢量化的地、县、乡、村四级行*区划名称。其中,地州市一级地名共3个,县市区一级地名共22个,乡镇和兵团农牧团场一级地名共个,村和连队一级地名共个。聚落地名一般是在长时间内受到当地的自然地理风貌、*治*事变动、民族文化差异以及其他因素造成的,具有一定历史跨度和依据,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地名能够反映当地长时间以来的自然人文变化。但是研究区内还有一些城市,例如乌鲁木齐、昌吉、克拉玛依、奎屯等,其建成区内部也密集地布局着一些由于城市发展新产生的小区、街道和单位名称,这些地名不属于本次研究的范畴,未在统计之列。

2研究方法

阅读借鉴其他有关研究在地名分类方面的成果,确定具有*和天山北坡地区特色的地名分类标准;将所获取的研究区地名矢量图层进行转点化处理,利用GIS中的核密度分析(KernelDensityA-nalysis),得到天山北坡地区整体和其余9类地名核密度分布图,进而从空间可视化与量化角度分析天山北坡地区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

查阅大量有关*的历史资料和科研文献,根据该地聚落地名的由来,分析造成不同类型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的形成原因。

2.1密度分析法

利用密度分析方法计算各类地名的密度,可以看出该地区的各类不同地名的整体密集程度。地名密度是指研究区单位面积内聚落地名的数量,公式如下:

式中:D指聚落地名的密度;n指该类型的聚落地名数量;A指研究区面积。

2.2核密度估计法(KDE)

采用基于核密度估计法的空间平滑法分析天山北坡地区地名文化景观特征,丰富了地名文化景观的研究方法。核密度估计法(KDE)充分地体现了地理学的距离衰减规律,距离较近的对象,权重较大。这种方法在分析和显示点数据时极其有用。离散点数据如果直接用图表示,往往难以直观并定量分析其空间趋势。核密度估计法可以得到研究对象密度变化的图示,空间变化是连续的,又有“波峰”和“波谷”强化空间分布模式的显示,可以客观准确地表达地名点的空间分布状况。

核密度方程的几何意义为:密度分布在每个点中心处最高,向外不断降低,当距离中心达到一定阈值范围(窗口的边缘)处密度为0。网格中心处的核密度为窗口范围内的密度和:

式中:K()为核密度方程;h为阈值;n为阈值范围内的点数;d为数据的维数。

例如,当d=2时,一个常见的核密度方程可以定义为:

3地名分类分析

根据天山北坡实际情况,本研究将该地区的聚落地名划分为兵团类、自然类、工(宫)运类、民族类、数字类、姓氏类、直属类、移民类与无明显分类的其他类(表1)。

兵团类:兵团地名具有极强的*事指令性,多出现“师”、“团”、“农场”、“**牧场”、“连”等字。这与*的实际情况有着极强的关联,建国初期,驻疆部队响应国家号召,就地转业,由战斗性质转变为农业生产性质,以后经过多次建制调整和兵团撤销与重建,依然保留着“**师”、“**团”、“**农场”、“**牧场”、“**连”的番号。而这些番号则作为地名存在于该地区,且一般以数字、自然地理情况、*治宣传为代号,例如“*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团”、“芳草湖农场”、“共青团农场”、“7连”等。天山北坡地区集聚了兵团第六师、第七师、第八师、第十一师(建工师)和第十二师共五个师、数十个农牧团场、数百个连队。

自然类:该地区地理条件复杂,绿洲内有河流水库,外有高山、沙漠、各种隘口达坂等,在地名命名时,会依据当时当地的地理情况进行命名。例如:七道湾、碱泉村、金沟河村等。

工(宫)运类:古代时期,*一直是中原王朝

1
查看完整版本: 基于GIS的天山北坡聚落地名文化景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