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年3月22日,西咸新区泾河新城举办“崇文塔”片区城市设计国际竞赛评审会。同衡规划院和NLUrbanSolutions(荷兰都市方案规划建筑设计事务所)联合体脱颖而出,以第一名中标。
年底,《泾河新城“崇文塔”片区城市设计国际竞赛》吸引了来自全世界20余家知名设计机构报名参赛,经过第一轮综合评审,最终确定5家联合体团队入围进行方案设计。
年3月22日,《泾河新城“崇文塔”片区城市设计国际竞赛》第二轮专家评审会在西咸新区泾河新城举行。同衡规划院和NLUrbanSolutions(荷兰都市方案规划建筑设计事务所)联合体编制的《泾河·未来岭》方案获得竞赛第一名,并负责下一阶段方案整合深化工作。
此次评审会邀请了孙安*、夏南凯、*卫东、傅爽、周庆华、朱旭辉、王迅等国内外知名设计专家担任评委,会上,同衡规划院和NLUrbanSolutions(荷兰都市方案规划建筑设计事务所)联合体、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孚提埃(上海)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联合体、AS+PAlbertSpeer+PartnerGmbH(德国)和马西亚建筑设计(香港)有限公司联合体、CPGConsultantsPteLtd(新加坡)和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体,以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5家设计机构分别汇报了各自的设计方案,从不同角度描绘出了“崇文塔”片区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专家一一进行了提问和点评。最终,同衡规划院和NLUrbanSolutions(荷兰都市方案规划建筑设计事务所)联合体脱颖而出,拔得头筹。
泾河新城是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的五大组团之一,是大西安北跨发展战略的核心集聚区。当前面临产业选择不明确、经济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均滞后于其他新城,且缺乏人气支撑的发展困境。作为泾河新城未来1-3年建设的核心地区,本次设计重点回应三大问题:
如何抓住新城建设加速期+大西安北跨机遇期,精准聚焦片区发展定位,错位其他新城、协同院士谷,实现弯道超车?
如何在聚集人气上下功夫,找准竞争优势,精准锁定导入人群,匹配人群需求,实现人聚产活,人兴城荣?
进入新发展阶段,泾河新城要建设一座什么样的未来之城能让其文脉气韵、山水肌理在这里接续,未来美好生活场景在这里展现?
01
区域视野精准谋划目标与定位
01
在西安建设“三中心两高地一枢纽”新的发展定位和大西安北跨发展战略的历史机遇下,立足泾河新城发展基础,舍重复、取空缺、育优势,错位西咸新区其他四大新城和西侧院士谷,充分依托长安龙脉北段节点、北山南塬灌渠交织的空间特质,以及和院士谷双心联动的发展模式,精准谋划片区总体定位:以崇文精神为核心的丝路国际研学溯源点,未来理想城市新坐标。
在大量调研基础上,提出了“泾河·未来岭”的概念,其中包含三层含义:
岭上之城:南北轴线北塔-中丘-南园,地形错落起伏,东部场地由于场地标高的差异,围绕未来里坊的概念,形成不同标高层的台地,风光各异,称为岭上之城。
岭中之境:抬高的场地之间形成一条条生态化的城市绿廊,置身其中宛如绿谷仙踪,变幻莫测,称之为岭中之境。
岭下之河:整体场地与泾河融为一体,通过河谷绿道将各个功能板块串联,称之为岭下之河。
泾河新城功能定位研究思路
02
聚焦人气突破制定人气成长计划
02
面对配套缺乏、人气低的新城建设困境,精准描绘基地未来有条件重点集聚的三类人群画像,识别人群需求,构建“纵向全龄,横向全链”的幸福人居设施体系,制定空间与人气匹配的成长计划:
第一步——拢本促雏形,着眼泾三高,联动院士谷,服务周边片区产业人群
第二步——揽精促显形,借助崇文塔,引进文创新业态,导入外来双创人群
第三步——布局国际化,外溢新职能,补全大西安国际化文教职能,吸引国际人群
片区成长路径示意图
03
激活空间价值建设未来人居典范
03
围绕“一脉传城”、“一卷生活”的十字结构,破题“崇文”故事。
一脉传城:中轴线不止是一条空间的通道,同时也是一条时间的纽带,是西安几千年文化与艺术的精髓。讲好文化传扬故事,构建一个多元和谐共生的城市文化生态是崇文片区的使命价值。“北塔-中丘-南园”完美演绎了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交融,城市文明与生态文明的互动,以及城市文化精神对文化遗存核心价值的传达。
“一脉传城”功能结构示意“一脉传城”效果图一卷生活:紧密与院士谷的产城协同关系,建立东西向与泾河的对话,以人民为中心,展开一幅有活力、有温度的理想人居生活画卷。这既是一条生态走廊,又是一条休闲聚会和公共艺术长廊,同时具有缝合东西(弱化中部景观大道割裂影响)、渗透南北的空间意义。以“城市人-企业人-社区人”的序列展示了人生出彩的平台、社区归属的空间,是人性化、人情味与人文气融合的生活图景。
“一卷生活”效果图以“未来岭”为设计理念,为泾河新城量身打造未来人居场景。
结合泾河地下水位过高的基地条件,将社区场地整体抬升,使人、车处于不同的标高层,营造人车友好、极富空间趣味的人居新格局。且和传统建设方式相比,能够大幅减少建筑物基坑支护、降水及土方外运成本。
“未来岭”立体设计构想“未来岭”人居典范区效果图复兴历史渠系,与泾河共生筑网,导入清风、修复生境,建设“海绵家园”。
以水意代水形,采用低影响建设方式保留基地遗存历史渠系和自然汇水路径;连通区域绿廊,构建完善的零碳增汇减源绿色网络,引主导风向入城降低城市热岛效应,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和连续的自然迁徙路径,并为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提供可赏可游可憩的公园体系。
总体鸟瞰图绿色低碳建设示范04
以单元营城推进新城开发实施
04
强化生态赋能,以广义生态公共空间引导城市组团开发建设。划定四类复合功能的开发单元,通过制定一刚一弹两图则,实现对未来开发建设的科学管控。倡导“三带三统一+局部分层出让”的建设方式,保障方案有序落地实施。
开发单元划定示意开发建设方式示意“未来岭”以文化传扬的方式、以未来场景的设计、以城市经营的思维,让人本化、生态化的未来生活体验,以及独具人文气、艺术味的精神文化家园精彩呈现,使诉说着“崇文”故事的未来理想之城在泾河北闪亮登场,其必将成为泾河新城未来人居建设新典范。
《泾河·未来岭》
项目总负责:
郑筱津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项目指导:
张险峰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项目执行负责:
尚嫣然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体中心副主任、总体一所所长
吴淼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北分院常务副院长
冯雨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体一所主任工程师
司美林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体一所主任工程师
闫珍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北分院主创设计师
项目团队:
总体一所:薛昊天、马一翔、付世华、龙晨吟、李庆、李钰博、曾亚婷、杨蕊源西北分院:
席鹏轩、杨孟轩、张锋、李龙涛、王琅、李丹、刘梦联合体单位:
NLUrbanSolutions(荷兰都市方案规划建筑设计事务所)致谢:
刘瑞刚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体三所所长(封面图/图片:央广网,同衡规划院总体一所、西北分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