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新闻7月26日电(杨润刘静)走进塔城市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库尔托别村,映入眼帘的是规划整齐的房屋院落、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随处可见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美丽庭院示范户、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事迹宣传栏,无一不让人赏心悦目。来到村文化室,墙上张贴的《库尔托别村村规民约》十分醒目。
近年来,库尔托别村以乡村治理为着力点,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提升村民文明素养,促进文明乡风落地生根。
“我们村这几年的变化真大啊!现在家家户户规划成四四方方的院子,整齐多了,环境也改善了很多,村民文明意识也提升了。”看着眼前乡村的新面貌,村民王保国感慨道。王保国回忆,以前村里乱堆乱放现象严重,牛羊等牲畜满街跑,牲畜粪便、垃圾随处可见。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村“两委”决定开展大规模整治活动,并在驻村工作队的协助下,率先制定了“门前三包”制度,并将其纳入村规民约。
库尔托别村原*支部书记魏育明说:“以前村里按乡上要求,也制定了规章制度,有20多条,主要是针对村民干义务工、村上分配农田用水和肥料、临时划分土地等制定的,很不完善。”
多年前,村民经常为琐碎小事,吵闹打架,有些甚至告到了法庭。“记得年,村里为了改善村容村貌,决定重新规划宅基地,按照规划村民杨某家的半亩院子连带着栽种的30多棵树划到了村民金某的院子里,由于树木当时用不上,杨某一直舍不得砍,影响了金某院子里的蔬菜生长,两家矛盾不断,甚至还动了手。”该村原治保主任付林*说。
为此,村“两委”班子走访入户,与群众谈心,向威信高的老人请教,召开村民大会,最后完善了村规民约,“邻里发生纠纷,不能自行处理的依靠村民调节委员会调解处理,不得损害邻里的利益”。并以村规民约为基本规范,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的“一规+三治”模式,成立库尔托别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老钟说‘事’”调解室等。经过调节,两家最终达成一致,握手言和。
村里达斡尔族村民比较多,在喜事上有请东这一习俗,村民互相攀比,铺张浪费严重,大家都很无奈。村*支部多次组织村民讨论,就村民特别